索二爷依旧专心致志的摆弄着手里的葫芦,连头也没有抬一下,仿佛院子里突然光临的两个大活人根本就是空气。反而是那个木匠易师傅开腔搭话,对韩春明的言辞夸奖了一句。
还真不是韩春明夸张,京城自从满清入关,占据华夏正朔,旗贵胄久贫乍富,一个个富贵以后,完美的继承了汉人玩的精髓,而且推陈出新,架鹰遛狗、斗蛐蛐、玩摔跤、斗鸡、逗狗,吃喝玩乐,将“玩儿”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京城“玩儿”的文化。就连市井百姓也能泡上一壶高沫,上至天文,下知地理的神侃一通,话题的涵盖面范围堪比大英百科全书。
所以,韩春明才说教小毛子,在京城混,玩儿也是一项本事,最怕你不学无术,一事无成,连玩儿都不懂。
易师傅长得浓眉大眼,脸庞方方正正,一看就是正气满满的典型。
看着韩春明微微点头,算是见了礼,对着小毛子可就一点也没有客气:
“毛子,听说你整天跟着一些混子满大街瞎胡混?你这孩子这么机灵,长大了咋就又活回去了?三皇五帝到如今,你拍着胸脯给我讲讲,有谁混江湖打打杀杀有好下场的?你可长点心吧!实在没啥干,就过来老老实实的跟着老子学个手艺,至少饿不死你!想想你的老娘,咱不能这样胡搞了!”
这话说道最后可就有点掏心掏肺了。
语气的诚恳,显然是不愿意看着小毛子走上歧途,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小毛子又不是没心没肺的铁嘎达,连忙收敛起嬉皮笑脸,认真说道:
“易大爷,多谢您为我着想。小毛子我记着您的好呢!不过您看看我的体格,瘦的像个小鸡仔,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干木匠我也干不出个什么名堂。不过现在我小毛子也遇上贵人了,这位韩爷早就劝过我们,要走正道!现在咱小毛子早就不再打打闹闹了,我就在街上跑腿,谁家卖房、卖旧家具、卖旧瓷器,我就收集个消息,赚个辛苦钱。易大爷,咱也算是走正道了吧?”
悠哈!
易木匠对韩春明更加刮目相看了。导人向善,功莫大焉!要不然这些熊孩子总有一天,会走上邪路,无法回头。关键是这些老头儿,谁还没有几个侄子外甥之类的后辈?谁又能保证自家的后辈就不会像小毛子一样走歪路?
易大川这才对韩春明郑重其事,拿出一个造型古拙的紫砂壶,泡了一壶茶,这才问道:“小朋友不是一般人啊,怠慢了!光临鄙处,不知有何贵干?”
一本正经的风格,很有几分喜剧明星的喜感。
小毛子呲的一声,差点笑场。
韩春明也没有想到这位易师傅挺逗的,礼节上这么复古,文绉绉的。这风格在京城能保持的如此原汁原味,也是少见至极!
韩春明也只好顺着一本正经的捧哏:“言重了!言重了!晚辈就是听说这里有好玩的东西,跟随毛子兄弟来长长见识,冒昧打扰,是晚辈失礼了。”
听得小毛子大牙发酸。
什么毛病!
“好啊好啊!年轻人可没有几个对我们这些老玩意儿感兴趣的,多看!多琢磨!有什么不明白的,只管问我!”
要的就是你这句话!这厮所有的本事,都是从老头儿那里学来的,李老、叶老、九门提督,吃红利早就吃的满嘴流油,有了易师傅这句话打底,韩春明以后就可以光明正大的前来拜会,人熟了,还怕学不到东西?
韩春明通过几句话,就已经感觉到这位易师傅好为人师,不过心地挺善良。尤其是韩春明递上自己买的糕点,易师傅就更加满意了,礼物贵重与否不重要,关键是懂礼貌,韩春明在刹那间就俘获了易师傅的好感,兴致勃勃的指着树荫下的鸟笼子,还有自己加工出来的官帽椅,好奇的问道:
“说吧,对啥感兴趣?你一个年轻人总不会无缘无故的跑来看我们这些外人眼中的不入流的家伙!”
现在是不入流,未来却很吃香。
百姓富了,索二爷的那些玩儿的东西,吹捧的人大有人在。
收藏热兴起,易师傅的复古家具也自然而然的水涨船高。
韩春明自然不会狗眼看人低的以为这两个人只是一般的小市民。结交人脉,烧冷灶也是终南捷径之一,何况韩春明是从骨子里喜欢这些老玩意儿,爱屋及乌,从事这种手艺的人,自然也高看一头,所以,自始至终,韩春明都执礼甚恭。
对于易师傅的直接发问,韩春明也直接回答:“想来索二爷这里求一条狗,养着玩玩儿!”
“嗨!还以为什么事呢?简单!跟我来,我就给你办了,这个索老二,一干起活儿来,就不管不顾的,你把他家拆了,他也雷打不动,走走走!我去给你抓一只!”
易师傅一拍大腿,豪爽的不要不要的。
韩春明有些蒙逼:“不用告诉他吗?”
易师傅前边带路,向着后院走去,嘴里还说个不停:“问什么啊?索老二这个家伙就是爱玩儿,可是喂这么些东西总要花钱吧?这老小子哪有钱去养这么多张嘴?送出去几条正好给他省点糊嘴的钱!”
靠!
原来在这儿等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