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令人意外的是,李文化虽然长得黑黑瘦瘦的,但背着重物,丝毫不见影响,还和旁边的士兵说说笑笑。
那名士兵长着一副普通相貌,但一双眉毛又黑又粗,令人印象深刻。
王山嫌路途太过沉闷,就加入二人的谈话。
王山问:“你叫什么名字?”
那士兵回答:“我叫黄继光。”
王山揉揉眼睛,他想不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士兵,就是后来的英雄黄继光。
黄继光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知道其事迹的王山,对他甚为敬佩。
旁边的李文化,感觉到王山情绪的变化,不明白这个队友到底是怎么了。
等到达目的地,看到江面上已经架起一座几米宽的木桥。
黄继光解释道:“为了不让鹰酱知道我们的行动,往往是晚上搭起木桥,白天就拆掉。”
王山和李文化立马卸掉摄影器材,准备开始开拍。
调整着角度,看看那个方向拍更好。
李文化不愧是专门进修过的,很快就能找到角度拍摄,而且拍的画面也更好看。
王山心想:“以后自己拍电影,一定要这样的摄影师拍摄。”
等回到驻地,部队首长找到王山,请求他为部队写首歌,鼓舞鼓舞士气。
他想到之前在路上,和李文化说起志愿军出朝作战的必要性。
黄继光在旁边听了,插嘴道:“我不懂得国家战略,但是我是从解放前生活过来的,我受够了帝国主义的压迫,而且如果我们不出朝作战,帝国主义打过来,那受苦的就是我们的人民。”
这句话让王山很感动。
我们的战士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是他们爱国家的心是纯粹的,他们愿意为了国家和人民献出生命。
王山思考片刻,立马写出歌词。
等到了第二天早上,王山和李文化将摄影机摆好,准备录下这伟大的、令人感动的时刻,那一排排绿色洪流跨国异域土地时。
不知是谁开始唱起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华好儿女......”
起初是一个人,紧接着两个人、三个人,最后全部士兵都唱了起来。
王山热泪盈眶,李文化更是泪珠子都掉了下来。
他不知道,这些士兵在这场战争后还会剩下多少人活下来,但他知道历史不会忘记他们,后世的人不会忘记他们。
尽管后世有人对这场战争多有争议,但王山觉得,这些争议都不可否认这些可爱的战士们的功绩。
他们都很年轻,却将奔赴战场,将敌人御以国门之外。
他们将最好的年纪献给的国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
王山在日常生活中是个比较独的人,反感集体生活的状态,但在此刻,不得不承认集体主义的强大。
或许,我们这个国家、民族正是靠着集体主义才能存续下来。
后世,自由主义泛滥,嫌政府管得太多,可让他们真正为社会做点事情的时候,又推三阻四。
王山格外反感那类人,他觉得可以在生活中享有一定自由,但在国家需要你的时候,也要挺身而出。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相应的,也要付出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