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电影院为了节省成本,往往和附近几家电影院合映成拷贝。
比方说一家电影院是点钟开映,那么下一家电影院就隔开点开映,下下家点4开映,以此类推。
头家放完了,就给下一家,下一家放完了,就给下下家。
这样利用时间差,可以用一套拷贝,在数个电影院放映。
许大茂就是专门在电影院之间传递拷贝的。
往常像许大茂这样的跑片员,都是早早下班的,因为这时候国内根本没有什么好片子,或者说引人轰动的片子。
或者有好片子,电影院强制下班后,观众也会无奈离去。
但这天晚上不一样,当最后一次放映卖票后,后面还排着长长的队伍。
而几个年轻人看着售票员说售票结束后,顿时怒火横生,围着售票厅,说道:“我们都来好几天了,每次轮到我们票都卖完了。你没看到后面还有这么长的队伍,怎么晚上不加场。叫你们领导过来,到底是不是为人民服务?”
后面的人看到有人出头,纷纷叫嚷着“叫你们领导出来。”
这个场景出现在很多电影院。
许大茂刚才送完一组拷贝,回来看到这幅场景,不禁脚下一软,心里埋怨:“还让不让人活了。”
随着影片在全国各地的上映,影片中的演员迅速在全国走红,风头直追当红明星赵单、上官云芳。
特别是大香的扮演者翠儿,角色让人痛惜,而且造型也是王山请京城的老牌理发师傅,剪成短短的烫卷发,后世称为波波头。
老师傅觉得翠儿的造型不错,就拍了一张翠儿的照片,放到店门口。
影片爆火后,很多女性都跑到那家理发店,说要剪大香头。
除了翠儿,胭脂虎的扮演者李凌云也比较出彩,不过收到的则是谩骂。
可一期人民日报上,登载了大香的原型就是李凌云,被人拐骗到妓院遭到折磨,直到解放后,才有人身自由权。
群众的舆论迅速转向,纷纷为李凌云的表演称赞,并评为“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除了上面两位,令人意外的是戏份比较少的国民党军官反而被人们议论最多。
有谩骂的,有唾弃的,有批评的,总之简直要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恶人之首。
而且和以往电影中坏人都长着一副坏人的样子,这个国民党军官反而人模狗样,若是不熟悉的人,肯定会把他当成好人。
所以,在看国民党军官要救大香时,不少观众就以为大香真的会被获救。
结果没想到大香被欺骗,连积攒的钱财也都被卷走,由于心理落差太大,反而对这个角色印象深刻。
王山没想到的是,这部影片的放映极大影响了当时女性的择偶观。
女性结婚时,纷纷选择那种样貌普通、性格老实的人,就是受这部影片的影响。
一部影片能有如此大的影响力,确实是共和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
不过,这部影片虽然取得热潮,但影片中的几位素人主演却没有继续出现在荧幕上。
李凌云选择做纺织工,后来嫁给一个工人,回归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