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上午,李世民坐在朝堂之上,底下群臣云集。
文有房玄龄、杜如晦、魏征、虞世南等人。
武将更多,李靖、程咬金、秦琼、长孙无忌、李孝恭、尉迟恭、段志玄、侯君集……
若是往日,李世民会觉得天下人才皆在此。
可是昨天见了秦放之后,看着这些人,心中颇有不满。
坐在龙椅之上,李世民开金口:“众位爱卿,雪灾连绵,国库空虚,百姓饥谨,突厥虎视,众位有何良策啊?”
李世民的话说出来,众大臣呆若木鸡,如泥塑的菩萨,默然无语。
雪灾、饥荒、突厥。
这三个问题,任何一个都是天大的难题,他们根本无法解决。
就连房玄龄、杜如晦都眼观鼻,鼻观心,装作一副思考状,实则是表示自己也无解啊。
“怎么,我偌大一个朝堂,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也办法的吗?”李世民看众人不语,想着先嘲讽一下,一会好大杀四方。
如果是往日,魏征估计早就跳出来让李二下罪己诏了,可是陪着李世民见过秦放后,又从秦放口中获得了妙计之后,魏征自然不需要跳出来了,安安静静看李二表演即可。
魏征不跳出来,不代表别人不跳。
宰相裴寂第一个就跳出来了“自陛下登基以来,旱灾,洪灾,雪灾不断,今年的雪灾更是造成数以万计的百姓流离失所,缺衣少食,不少已经冻死饿死。臣认为陛下当尽快下罪己诏,上祈苍天,下抚民心。”
“臣附议!”
“臣附议!”
“臣亦附议!”
其他大臣见宰相裴寂领了头,看热闹不怕事大,纷纷列队附议。
李世民刚登基不久,与世家大族关系不能僵,大臣们正是抓住这个弱点,才敢故意找李世民的不痛快。
“古有禹、汤罪己,自省己过,感天动地,百姓悦服……”宰相裴寂是拥护李渊和李建成的,他想要打压李世民的声望,为日后迎回李渊做铺垫,虽然知道李世民会不高兴,但是,依旧引经据典,叨叨个不停。
这罪己诏,他是必须劝谏李世民下的。
以往,一提起罪己诏的事情,李世民必定头疼,眉目深锁。而今日,李世民不慌不忙,气定神闲,一副,你扯吧,朕让你扯个够。
“还有无其他对策?”李世民身体微微后仰,端坐龙椅之上,面带微笑看向底下众臣。
宰相裴寂见李世民没有任何愤怒的神色,也没有要接受劝谏的意思,就这么被晾在一边,感觉一阵凉风拂过,尴尬极了。
魏征看到宰相裴寂被晾在一边,不免有些嘚瑟,还好自己认识了秦放,不然估计这会晾着的就是自己了吧.
不免又加深了几分秦放在魏征心中的分量,以后一定要和秦放走的更近一些。
“众爱卿还有何话?”李世民微微后靠,坐在龙椅之上,心中得意。
如今有了秦放的谋略,李世民感觉自己稳坐钓鱼台,俯视底下的群臣。
等了一会儿后,大唐智谋房玄龄站了出来“启禀皇上,今年天灾持续不断,自春夏旱灾到秋季洪灾,再到如今的雪灾,百姓疲惫,此时应当休养生息、静修德政。”
杜如晦出来附和道:“臣以为中书令房大人所言甚是。”
其他大臣拜道:“臣等附议。”
以往,房玄龄出的计策,李世民百分之百都会听从,朝中众臣的计谋也大都无人可以超越他。
现在连杜如晦都出来附议了,那肯定不会有错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附议的队伍”之中。
“哪位爱卿还有别的策略?”李世民微微笑道,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房玄龄和杜如晦相视一眼,心中微微不喜。
往日我等廷议策略就是终论,今日皇上居然问有没有其他的策略,这是挑战我们的治国才能啊。
“皇上,天灾不断,此乃天时,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顺天应人,才能渡过这次危机。”房玄龄奏道。
杜如晦拜道:“臣以为中书令所言甚是,当是终论,请陛下采纳。”
若放在平时,李世民肯定欣然接受,而且会赞赏一番,夸他们房谋杜断,国之倚仗。
可是今天……
嘿嘿!
老房,老杜,对不住了,朕今日也要秀一把!
“中书令和兵部尚书所言比较符合以往历朝历代的治国之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李世民如此说,心中舒服多了。这大唐治国理政,还得听我们两个的。
“不过,此乃泛泛之谈,乡野村夫之论,不足为我大唐所用。”李世民微微笑道,表情逐渐嚣张。
房玄龄和杜如晦差点被噎死,泛泛之谈,乡野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