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谋曹篡魏 > 第九十七章:劳役费损

第九十七章:劳役费损(1 / 2)

?

第九十七章:劳役费损

当周扬在前线与蜀军交战的时候,卫觊曾经与散骑侍郎王象一同主持典礼制度的制定,而且针对国家现状,对于法律制度的恢复和建设极为重视。

卫觊认为刑法是国家最重要的工具,却往往被官吏轻视,代之以主观臆断。

典狱之官掌握着生杀大权,应由明法公正之人来担任,而往往因统治者对他们的轻视所用非人。

这是王政敝弊,国家丧败的重要原因,遂主张恢复西汉《九章律》,并设律博士转相教授,使官吏和百姓们都懂得法律,以法治天下。

曹睿却对这些建议视而不闻,并非他不赞同卫觊的意见,而是为了对周扬进行削权政策,而大力动用了汉鼎钱庄的金库。

仅管有王肃和楚昭、张希闲他们把持着汉鼎钱庄,但是仍无法与曹睿这一国之主相抗衡。

耿直的卫觊多次上书言事,告诫曹睿要善于听不同的意见,留意于民间的声音。

尤其在这种战争连绵的时期,更需要爱惜民力,计较府库,量入为出。

“失去卫觊等同于去了我一条手臂。”周扬到现在仍觉得十分婉惜,叹了口气道,“现在一时间还真找不到由谁来接替他的位置。”

“不知道哥哥回到洛阳之后,有没有注意到一些变化?”司马懿却转移话题道。

“变化当然是有的,比如陈泰究竟被安排到什么地方去了,我已经让叶玄派人去查探了。”周扬道。

“恐怕怎么查也查不出来吧”司马懿却道,“倒是一些更加重要的事情,似乎都被哥哥忽略掉了,比如卫觊先生生前所做的事情。”

“卫乡侯生前将河东盐池收为官有,设置使者监卖,抽取盐税以买农具耕牛,供给归民,使他们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周扬看着司马懿仍在期待的目光,想了一想又道,“后来又主管重返家园的流民殖谷垦田,安定了人心,促进了关中经济的恢复,大力增加了的汉鼎钱庄的财源收入。”

“后来呢?”司马懿自问自答地道,“皇上近年来大兴土木,劳役费损,以此为借口大量消耗着汉鼎钱庄的金库,试图用自己的人代替王肃,卫乡侯正是因此而多次上谏。”

“这些我都知道,仲达究竟想说些什么?”周扬不解地道。

“皇上动用了如此庞大的资金与劳力,不仅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令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司马懿继续说道,“虽然卫乡侯已经去世,哥哥也回到了洛阳,可是皇上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继续建筑宫殿,汉鼎钱庄早晚会被拖垮不说,就是民间所受的疾苦,也会为国家的将来种下了隐患。”

“我真是糊涂透顶了。”周扬恍然道,“一直在想着如何自保,如何掌控国家的政权,却忽略了这一切最根本的问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司马懿苦口婆心地道,“民乃国之根本,若是朝廷中民间获夺私利的话,早晚会出大事,当年汉高祖正是农民起义出身,三十多年前规模极大的黄巾起义,也是一个历史惨重的案例啊”

“我想到由谁来代替卫乡侯的位置了。”周扬忽然欣悦道,“陈留太守高堂隆,早在先帝时期,为了维护泰山太守薜悌的威信,而按剑震慑郡督军,乃是一位耿直的人。”

“这真是一举两得的妙计。”司马懿不等他说完,立即拍案叫绝道,“由此人上谏皇上终止苦役,不但所得人心的是哥哥,而且还可以借此压制皇上继续消耗金库的行为。”

“仲达闻琴即知雅意。”周扬微笑道,“那么我们即刻派人去把高堂隆召回洛阳,先看看此人究竟能不能为我所用再说。”

数日后,高堂隆奉命来到了丞相府。

周扬见他仍然身穿官服,一身风尘仆仆地赶来,连忙亲自为他接风洗尘。

可是高堂隆竟然拒绝,迫不及待地直接说道:“下官得知周丞相有意终止百姓苦役,就连夜赶来了洛阳。”

周扬心中暗赞,但还是先出言试探道:“不知道高太守对此有何建议?”

高堂隆奇道:“上谏皇上,本就是臣子该做之事,昔周景王不仪刑文、武之明德,既铸大钱,又作大钟,单穆公果断上谏而招弗听,泠州鸠对而弗从,遂迷不反,周德以衰,良史记焉,以为永鉴。”

周扬暗忖此人虽然忧国忧民,但是说话却罗哩罗索的,看来就算把他摆到皇上面前也未可听劝,不过倒是可以利用他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可以为天下百姓办点实事了。

最新小说: 归藏 江边的月亮 九州立志传 嫡女重归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穿越大唐当股东 万历小捕快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