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肥佬黎谈了一阵生意,许修满意地走出了工厂。
最终谈拢的,是以合作的形式来进行的。
许修承包了一半《香蕉杂刊》的内容,而肥佬黎则分出一成的销售额。
一成销售额,听起来并不多,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比较公道的价格。
因为毕竟,抛开工厂运营、机器设备、人工费用、日常打点、耗材之类的这些,《香蕉杂刊》所产生的的净利润,也不过是不到三成而已。
而一样产业,能够为老板带来销售额近三成的纯利润,已经算是十分暴利的行业了,况且,它还是一个干净产业。
这些东西,许修也都能够理解。
选择跟肥佬黎合作,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因为眼下手头拮据,想要自己创办期刊,是一件很不现实的事情。
创办期刊,需要一个工厂、若干生产线、数十名工人以及诸多高精密的硬件。
并且,每一个模块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来运营。
比如排版校对、印刷、机床控制、上下游铺货之类的,并非是随便找几个人就能够完成的。
这些要求,林林总总加起来,是一笔极其庞大的开销,是许修无法承担的。
所以,他只能暂时居人篱下,再慢慢地图谋发展。
好在,这次谈的生意还算是顺利,一成销售额是一笔很客观的收益。
按照目前《香蕉杂刊》的销售量,一个月下来,许修至少可以获得几十万的流水。
这一笔钱足以养活他的团队,并且还会有许多盈余。
同时,也可以借助《香蕉杂刊》现有的知名度,来试探一下水的深浅,看看市场对自己作品的反应如何。
如果真能像理想状态那样一炮走红,那后续的发展,就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了。
想着这些,许修坐上了一辆计程车。
明天这个时候,合同就可以正式签订了,四天后的周末,《香蕉杂刊》会进行阶段性的改版,刊发一部分他的作品上去。
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许修眼望着车窗外通明的灯火,整个人都感觉舒爽了不少。
在香江这个地方,没有什么,都不能没有钱。
没有钱,就代表着寸步难行,无以为继。
有了钱,则可以更轻松地做成世间大多数的事情。
不仅仅香江是这样,放眼整个世界,规矩都是大差不差的。
只是香江将这一规则放大化了,它更依赖这个规则,也更突出了这一规则的实际性。
香江的经济体系并不复杂,它没有太前卫的工业,没有高端的制造业,也没有富足的矿、油或者稀土资源。
但它凭借着自己得天独厚的条件,仍然是实现了经济上的腾飞,轻松将大多数同级城市碾压在身下。
它就像是一只金丝雀,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绚烂夺目。
两世为人的许修当然明白未来的出路在哪里。
未来的出路,不在社团,而在商界。
但是社团和商界,在香江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做生意不能没有社团的支持,离开社团,大多数的产业都会失去保护,从而被那些带有黑恶势力性质的同行慢慢蚕食、吞并。
许修要做的,就是借助社团,在眼下这个黄金时期,视线自我的超越和腾飞。
他有明确的目标和目的,并且能够一步一步稳步走下去。
而今天谈成的这一笔生意,就是他事业的一个开端。
这也是为什么,他有踏平江湖的实力,却不投身于打打杀杀之中。
就像那句话说的那样,古惑仔不用脑,一辈子都是古惑仔。
而想要出人头地,就只有一条路,那就是食脑,也就是用脑子做事。
想明白了这些,许修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