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古代言情 > 大明:朱棣:让你监国你给我换代 > 第一章 朱瞻镛的奏疏,朝野震动

第一章 朱瞻镛的奏疏,朝野震动(1 / 2)

永乐二十一年。

永乐大帝朱棣准备第四次讨伐阿鲁台部。

朝堂上文武百官吵成一片。

言官对着内阁破口大骂,时不时的说几句指责皇上的话。

这些言官一副精忠报国的模样!

内阁和朱棣并没有反驳什么,只是听着大臣的职责。

整个朝堂上居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驳一句。

朱家三兄弟,老大朱高炽面脸焦急不知如何是好,老二朱高煦满脸得意,老三朱高燧则是眼观六路耳听方。

此时的朝堂上热闹纷纷,武官也都是一副坐等看好戏的模样。

造成这样局面的,竟然是因为一份奏疏。

这份奏疏呈给朱棣时,朱棣彻夜难眠。

奏疏上的内容正如朱棣所想的一样。

增收商业税。。。。等等!

这种大幅度的改革,朱棣也不知从何下手。

可就是这份奏疏把所有的事情讲的头头是道,清清楚楚。

就是因为这份奏疏让朱棣有了一丝想要让此人来当监国的决心。

朱棣之所以有一丝让此人监国的决心是因为这份奏疏不是太子朱高炽所写,也不是自己的老二和老三,更不是太子的嫡长子朱瞻基。

而是朱棣并不熟悉的孙子,朱高炽的二儿子朱瞻镛所写。

在朱棣的印象中这个二皇孙从小就是体弱多病,常年在太子府养病。

这也让朱棣没有把朱瞻镛当成大明的顶梁柱来培养,况且现如今的朱瞻镛才十岁!

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都打着自己心中的如意算盘,甚至连二皇子和三皇子都不例外。

只有太子朱高炽没动什么歪心思。

此时一个言官从队伍里走出来说道:“陛下,此人妖言惑众定会引起国乱,奏疏所言无非就是与民争利,加重百姓的赋税,如果真是像奏疏上所说的新政实施下去,必将会引起天下大乱!臣,以死相求请陛下杀了此人,以儆效尤,避免事态继续恶化。”

话音刚落这个言官就脱掉官帽,下跪叩拜。

随后又有很多大臣站出来,纷纷效仿。

“臣附议!”

“请陛下杀了此人!”

“陛下,应当以百姓为重,莫要被那人的妖言迷惑!”

朱棣看着百官说道:“这是太子的二儿子朱瞻镛所写,你们要杀了我家皇孙不成?”

朱棣的话让百官心头一颤,眼前的一幕不禁让他们想起来了二十多年前的靖难之役,眼前的这个皇帝从来不是什么良善之辈。

事已至此,之前的那些话他们已经说了出来,如果此时改口,他们岂不成了首鼠两端之辈。

这些不得不硬着头皮继续说道:“即便这本奏疏是皇孙所上,臣也不得不说,这份奏疏完全是误国误民,不知所谓。”

这话引起了其他文武百官的附和。

朱棣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神情莫名。

朱棣有些担心,让朱瞻镛来做监国,自己的这位皇孙能控制住这些大臣吗?

奏疏上例举了现在大明王朝的各种弊端,其中有一句话让朱棣如坐针毡——如不整治大明王朝百年必定灭亡!

正是这句话彻底点醒了朱棣,让朱棣决定尽早改革。

太子朱高炽看着群情激奋的众人,觉得自己得站出来了,毕竟那是自己的儿子。

“诸位,我儿还小,口出狂言望大家不要放在心上,不如我将他叫来当着大家的面说清,至于监国,还望父皇另请他人,小儿怎么能担此重任!”

朱高炽的的一席话让大臣们心中缓和了不少,毕竟太子在他们心中还是很有分量的。

一个大臣抬起头来说道:“那就请皇孙到此,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说清楚。”

夏原吉说道:“陛下臣以为监国一事太子当是最佳人选。”

“是啊太子监国多年。“

“太子的实力大家有目共睹。”

“我赞同,说不定皇孙受他人蒙骗,才会奏疏如此新政。”

“太子仁德,绝对是监国的不二人选。”

朱棣看着这些文臣见鬼说鬼话,见人说人话的模样心生厌恶,不仅讨好了太子而且还顺水推舟让太子欠他们一份人情。

朱高炽哭笑不得,这群大臣真是见风使舵,不放过一丝表现的机会,这样不仅让自己觉得保全了儿子,还吹捧了自己。

朱棣心中打算让朱瞻镛来解决现在的局面,正好这也算是个小小的测试吧。

如果自己的孙子连这一关都过不了,那他根本就没有当监国的资格。

“那好,请皇孙过来吧。”

此时太子府内的一处亭子中朱詹镛正躺在躺椅上望着蓝天白云发呆。

朱瞻镛。

太子朱高炽的二儿子,历史记载朱瞻镛从小体弱多病说是在十岁那年不甚掉入水中,不治而死。

可是一个月前朱瞻镛溺水之后,太医都说已经无力回天,朱瞻镛愣是起死回生。

朱瞻镛自从那次醒来就变得非常奇怪,没事就锻炼身体,还时不时说些莫名奇怪的话,整日呆在自家院子内,读书写字。

最新小说: 今年17,全球12,战绩可查 重生七零,被糙汉老公宠到夜夜求饶 综武:大庆四皇子,饮酒成剑仙 召集十刃,伟大航路的虚夜之王 影视大庆:开局召唤李星云 稚子问核?兔子:我真是核平派 人在超神:群星天灾战役被曝光 精灵,卖崽青蛙,开局一只花蓓蓓 三国:董卓委屈,吕布怎么这么强 星际旅者:陈峰的时空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