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民已收购几家酒楼,几处酒坊,不如直接就授予火家专营。收税也简单些。”
说了半天,是早就盯上这酒了,不过酒虽有利,但如果交高税,价又高也卖不了多少量,所赚一时也不会太多。不如琉璃镜划算啊。
“火公子,酒虽有利可图,但一时之间无法与琉璃镜相比。火公子要如何说服宜春苑让出琉璃镜?”
“李仆射,楚地自古不产盐,就算百姓弄些硝盐也是又苦又黑,还经常吃坏人。”
“想要好一点的盐,多是从南汉或蜀地贩来。若与两国战事,盐路便断。楚与南汉争斗已久,时有缺盐。”
“这倒是实情,楚周边各国都有盐出产,国家专营,获利丰厚。独楚无有所出。武穆王开国时,有鉴于此,只得让百姓自己制造茶叶以通商旅,收茶税以充实府库。”
李弘皋一听火燚燚又说到盐了,果然不只酒一事,还有下文!
“火公子有办法解决缺盐之窘况?”
要是能解决盐的问题,那可是大好事!
不对啊,解决缺盐的问题,那是帮楚王解决麻烦了,不是楚王赏赐啊!
李弘皋心里暗思:
这火燚燚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若盐之制售由小民专营,不说完全解决楚地缺钱之境,但十之九还是可以的。若由小民专司制售,贩卖更多的盐,盐税自然就只会增加不会减少。”
“盐乃民生大事,虽可能增加府库银钱,楚王亦可能不会准允。不知火公子要如何解决这缺盐之事?”
李弘皋也不想完全回绝,多了解点情况,看看有没有能说动楚王的缘由。
“不瞒仆射,若盐由小民专营,小民将采用三策来解决盐的问题。”
“哪三策?”
李弘皋一听有三策,身子都往前倾了倾,确实楚地苦盐久矣。
“这一嘛,既然楚之四面都有产盐之地,海盐最是量大。小民将组建船队,走湘水入长江出海,北至青徐,南下浙东、福建这些沿海产盐区大量收购运来楚地。甚至造海船去海外之国如高丽、安南、占婆收购。”
“这倒也使得,船运量大,不似现在这样马驮肩挑。只是造船特别是海船耗费甚众,所需时日也多。还有沉船、水匪风险。恐火公子近期难以获利啊。”
PS:昨日电脑出了问题,今日尽量多更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