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惜灵客套一番,立刻进入正题。
“实不相瞒,今天我来就是采访陈凡的!”
陈凡心态还没有转变过来。
在他看来。
诺奖无非是学术性的圈内认可。
更为重要的是未来技术的普及。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造福一方。
“不就是得了个诺奖吗?至于让吴首席亲自跑这一趟嘛!”
吴惜灵态度谦逊。
“我已经来晚了,听说央台还派出了一位首席”。
“已经在路上了,可能下午就到!”
“啊?”
不仅是陈凡,就连燕天晴都感到有些惊讶。
此前她也只是听说过诺奖。
对其没有深入的研究。
也可能是科学类的诺奖距离我们太过遥远。
所以并不关心。
没想到诺奖分量这么重。
这么多记者上杆子来采访。
接下来,趁着还有点时间。
吴惜灵拿出了录音笔,将罗列好的问题一一问出。
陈凡只要能答的都尽量满足。
这不仅是宣传人工心脏的绝佳机会。
也能进一步提高生命科学院在学术界的位置。
陈凡相信一个真理:知恩图报。
如果没有科学院的培养,他很难取得如今的成就。
旁边的燕天晴认真仔细地听着。
此时才发现原来陈凡真有两把刷子!
一涉及到专业领域,各种专业词汇满天飞!
更厉害的是每提到一个专业名词他都会用最浅显的语言将其解释清楚。
心中对陈凡的印象分提升了不少。
采访接近尾声。
吴惜灵问道。
“陈工,磁悬浮人工心脏在国际上属于空白领域,多久才能量产?”
陈凡其实考虑过这个问题。
不过一旦量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员。
叶院长看出陈凡的为难。
当即表态。
“陈凡,不要担心,生命科学院是你最坚强的后盾!”
说着一个电话将分管科研的副院长赵德清叫了过来。
赵德清在生命科学院的地位仅次于叶院长。
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
陈凡的磁悬浮人工心脏独立成项。
当时没通过赵德清进行申报。
却获得如此重要的奖项。
他对此颇有意见!
赵德清一进门就看到两位美女围着陈凡落座。
心里虽然无比羡慕,态度上却显得恭敬自然。
“呀,小凡和天晴也在这里啊”
“这位是?”
赵德清认识燕天晴,却是第一次见到吴惜灵。
吴惜灵起身,将名片双手递了过去。
“吴惜灵,《魔都日报》记者”。
吴惜灵没有强调首席记者。
可赵德清却一眼看到名片上写的首席二字。
心中震撼程度无与伦比。
脸上却没有丝毫波动。
“年轻有为啊,在座几位年轻人都是国家栋梁”。
随之话题一转,看向叶院长。
“院长,您叫我来,有什么安排?”
叶院长举手让赵德清落座,解释道。
“陈凡磁悬浮人工心脏未来商业价值很大!”
“我想找你借调几名研究员给他做副手”
“尽快完成商业化!”
嚯。
赵德清差点从座位上蹦起来。
人工心脏的价值他很清楚。
可一借就是几名研究员。
还是给他当副手!
这面子也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