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我查清楚,你要是没有撒谎,我就会放了你。”九难将长剑收回,冷冷的说道。
“师太英明神武,明察秋毫,我又怎么敢欺骗师太呢。”凌风知道自己性命保住,赶忙装出一副害怕的模样,跟在九难身后,朝京都走去。
于此同时,刚才的庙中,一名衣着华贵的青年正与一和尚在密室交谈。
“小桂子,你可知刚才刺杀朕的那个尼姑是什么人,飞身救驾的又是哪位?”青年男子开口询问,很显然他就是康熙。
“回皇上,小人不知。想来是皇上福泽恩于天下,上天垂佑。”光头和尚满脸笑嘻嘻的说道,心中却忍不住低喃:“我管你奶奶的是谁呢?最重要的是老子没事,安安稳稳的回到京城。”
“一定要仔细查探。”
“喳!”
.
几日后,两路人马汇集京城,凌风由于穿越时系统奖励了他不少银票,因此一路上他如果原著那般将九难伺候得十分舒畅,此举博得了九难不少好感。
这一日他们刚在悦来客栈落脚,九难便带着他来到煤山。
“师太,前面那颗树就是当年崇祯皇帝上吊那颗。我们都到这里了,去给他除除杂草吧。”凌风见九难满脸悲戚,赶忙开口奉承道。
“你与崇祯皇帝非亲非故,何必要为他除草葺坟呢?”九难收住了泪痕,有些诧异的问道。
“咦,师太这个话就说的不对了。我再怎么说都是汉人,大明皇帝不就相当于我的生身父母。要不是家中还有老母,我都想来这给他守孝。”凌风满脸正气的说着,还不忘蹲下身去拔除地上的杂草。
“你当真这么想?”
“千真万确啊!”
“要是普天下的汉人都有你这种想法,何这大好河山怎么能被鞑子占据。”九难双眸已经模糊,作为崇祯的女儿,她每年都会来煤山祭拜,还从未见过有人如此情深意切。
“师太,你放心好了。我们大明王朝一定能够复国的。”
“唉,如果鞑子皇帝爱民如子,施政稳当。恐怕...”
凌风见九难面露难色,知道时机已到,于是说出了自己的计划:“我听闻鞑子手里本《四十二章经》,其中不仅蕴藏了大清龙脉的秘密,还关乎他们入关前埋藏的宝藏。”
“此话当真?”九难闻言,双眸中迸出一道精光。
“千真万确,而且这些年我东奔西走,已经凑齐了五本,剩下三本,有两本在皇宫太后手里,最后一本则是在吴三桂那里。”凌风缓缓开口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