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街头。
人潮涌动。
贩夫走卒、行商坐馆。
妇女顽童,垂垂老朽。
人群之多,令人咋舌。
但是,他们并非今日的主角。
只能站在道路两边,满心欢喜地看着正在上演的热闹。
“王爷阔气,找大头兵,还给发这么好的衣服。”
“呵呵,瞧你那点出息,这绿布袄算得了什么事,你知道在王爷手下当兵月钱多少吗?二十两!”
“包吃包住,包衣服,年中年末还另外发银子。当满三年,发婆娘,五年发房子。”
“乖乖,这哪是大头兵啊,知府老爷也没这等好待遇!”
“土鳖,王爷编的可是新军,知道啥叫新军不?不用大刀长矛,全部用火器。”
“火器?那能行吗?鞑子骑兵冲上来,火器顶的什么用?”
“连珠铳,知道什么叫做连珠铳吗?俺小舅子就当了新军,他说那火器,能连发数十枪,什么铁甲都能打的稀碎。”
“果真这般厉害?宁王殿下岂不是天下无敌了?”
……
以上这等谈话,发生在大宁城内的各个角落。
中古世纪,消息流通缓慢,几乎处于凝固状态。
而大宁这边,却天天如同过年一般热闹。
“大宁时报,大宁时报,新鲜出炉的大宁时报,一分银子一份咯。”
就在众人热火朝天讨论着各种小道消息。
几声高亢的童声,将气氛推到了高潮。
听到卖报声,好几个衣着鲜亮的中年男子,立刻伸手。
“过来,给爷来一份。”
小孩见有了生意,立刻屁颠屁颠跑过去。
一边跑嘴里还不消停。
“各位爷,今天有不少大新闻。宁王殿下决定组建一万新军,分成三个师,全部装备火器,市长人选已定。”
“大宁警察局成立,以后各位街坊邻居丢了东西,可以直接去那边报案。”
“大宁银行成立,今日百货不用白银交易,统一使用大宁银行发布之纸币,纸币与白银等价。”
“城南工业区建设进度加快,王爷下令,所有建筑工全部转为工坊正式员工。”
“朵颜三部首领,今日入城觐见宁王殿下,提出商品优惠、军械支援等要求。”
“耿炳文镇守辽东,女真诸部颇为惊恐。”
“……”
对于文盲市井百姓而言,报纸上面的信息,也就组建新军能听懂,也最感兴趣。
商人们却一个个脸色大变。
虽然很多名词未曾听说过。
可商业敏感性告诉他们,这是发财的绝妙机会。
报童刚站定,一个身材肥硕,剪了个最近大宁很流行寸头的男子,急不可耐道。
“还有什么重要消息?”
报童一翻白眼:“爷,您自己买一份不就知道了嘛,今天是最后一天用白银计价,一钱银子,以后就要用纸币了。”
中年人立刻掏出半两重的碎银。
“给爷来四份,剩下的给你买糖。”
“谢谢爷,谢谢爷。”
报童喜不自禁,立刻数出四份报纸,交给了中年人。
其他人一看,也纷纷掏钱购买。
瞬间,报童手上报纸销售一空。
中年人当场打开报纸,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他对新军、警察局什么的没有一丁点兴趣。
在他看来,纯粹换汤不换药,跟官府没啥子区别。
但是白银改汇票,这个就有点意思了。
朱元璋设立的宝钞提举司,大举发行宝钞,意图替代沉重的铜钱。
宋代、元代都曾发行过纸币。
不过都是小规模发型,商人使用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