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皇帝与储君之间的绝密对话结束之后。
朱允炆志得意满。
回到东宫。
立刻召东宫伴读黄子澄议事。
“字行,孤在皇爷爷面前,已经保证不动藩王。”
“皇爷爷也告诉孤,将藩王子孙全部送到京师来。”
“如此一来,十几个藩王也不敢轻举妄动,这一次,孤算是了了桩心事。”
黄子澄既是朱允炆东宫伴读,同时也是无话不谈的心腹。
只要朱允炆继位,他必定飞黄腾达。
已经注定要把宝全部压到这棵大树上,黄子澄没有任何保留。
“殿下,微臣敢问,陛下身体如何?”
黄子澄这么问原因很简单,他必须评估老朱什么时候驾崩,才能制定下一步计划。
现在整个皇城都封锁了消息,除了几个近侍,谁也见不到朱元璋。
朱允炆长叹一口气,面带悲伤:“皇爷爷劳累依旧,恐怕……不久矣!”
黄子澄也轻叹一声:“殿下莫要悲伤,千万要保重身体。”
“陛下御极三十载,光是驱逐胡虏一条,便可万世留名。”
他顿了顿,继续道。
“现在殿下应该想的是,登基之后,如何控制局面。”
“秦藩、燕藩、晋藩、齐藩实力强横。”
“宁藩、代藩也手握重兵。”
“殿下若是想登基之后,卧榻之侧无忧扰,必须断其臂膀。”
朱允炆低头凝思片刻,沉声道:“孤的那些叔叔们若是逼急了,举兵谋反该如何是好?”
朱允炆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之所以一直想着对叔叔们下手,还不是害怕他们会影响到自己的地位?
既然如此,肯定要忌惮他们的实力。
一群边关常年与蒙古人大战的骄兵悍将,拿他们开刀,怎么可能不引起反抗?
黄子澄微微一笑:“殿下,诸位王最多只有三护兵,实际控制的兵力最多两万人。”
“若是他们真敢反叛,可以以六师监之,那么点兵力济得了什么事?”
“遥想汉七国之乱,晋王之乱,都未能成事。”
“如今朝廷这般强大,顺逆之理更相异啊!”
朱允炆心情大为舒畅。
黄子澄简直挠到了他的心窝里。
叔叔们实力强又怎样?
自己将来可是拥有整个朝廷的力量!
都不用分化瓦解、虚与委蛇。
“字行,此计甚好,就以卿言!”
……
这场“暗室”密谋结束后。
黄子澄在宫女的带领下离开了东宫。
他面带微笑,脚下生风。
看着巍峨的皇宫大殿,内心泛起汹涌的巨浪。
有朝一日,自己也能位极人臣,封妻荫子,流芳百世!
就在他春风得意的当口,根本不知道,距离大明皇宫几百米距离的一处民房里。
几位熟练操作电台的人员,正在快速地发报。
半个小时后,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宁宁王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