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情报系统三强格局已经建立。
情报系统的关系既然已经理顺。
自然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当晚,调查局内部熬夜拿出了一份“策反”朱允炆的计划。
由严择存送来给朱权过目。
这份计划很长。
从如何给朱允炆传递假情报,到如何利用身边人将他的注意力往朱棣身上引。
再到如何撺掇他去找朱元璋……
计划周密,可行性很高。
朱权高兴道:“果然没有让我白白熬夜,就按这份计划去办。”
朱权为什么会认为朱元璋一定会对朱棣起疑心,理由很简单。
他有外挂,能知道以后发生的事。
洪武三十一年,晋王薨。
此时,他的两个嫡子都英年早逝。
老朱除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以外,更多的是对北方平衡打破的担忧。
老朱分封的亲王实力都很强,但最强的无疑还是马皇后生的那几个。
原本北方有秦王、晋王、燕王三强鼎立。
现在二王已死,燕王独大。
平衡被打破,后果难以预料。
老朱在生命的最后关头,也开始怀疑当初分封诸王,到底是对是错。
面对毫无军事背景的继承人朱允炆,他决定在去世前,为他最后一次保驾护航。
急召燕王、湘王入京。
但朱棣早已洞悉一切,故意在淮河边逡巡不前。
老朱临死前,都在不断询问“第四子有没有来”。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朱棣不敢一个人进京,老爹的葬礼也不参加了,直接跑了。
这个故事告诉朱权。
只要话术得当,配合一点科技。
老朱肯定迫不及待把朱棣喊到京师去询问。
至于会不会喊自己,朱权也有自己的判断。
不会!
至少在围猎结束之前,不会。
拥有现代组织架构和设备的情报组织一旦开动。
后果是非常可怕的。
几乎只用了不到十二个小时。
报告中所提出来的战术目标全部达成。
首先,负责监视燕王府的长使。
‘偶然’发现王府中几件僭越的物件。
准确来说,是一件做工非常棒的黄袍。
紧接着,又有人截获燕王殿下写给北平地方大员的密信。
……
然后,这些证据被固定成文字,统一发往京师。
同时潜伏组的人又用电报通报给京师。
京师的线人送到黄子澄手里。
黄子澄紧急求见朱允炆。
这一切进行得看似漏洞百出,但在朱允炆看来却稀松平常。
因为调查局的提前布置,利用黄子澄作为媒介。
让一个成功打入燕王府的军统外勤,主动投靠过来。
让朱允炆误以为,北平藩王府里已经有自己的人。
那些人在看清局势后,果然“投靠”了自己。
定期向自己奉上燕王谋反的罪证!
当晚,朱允炆看到黄子澄递过来的“铁证”,喜出望外。
在与黄子澄以及其他幕僚商议过后,决定立刻去见他的皇爷爷。
将这件可能影响国本的大事告知与他。
然后,一切遵从圣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