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厢接头处便是洗手间,连接着杂物间。
杂物间门口,有一名战士在站岗。
林峰在厕所门口墨迹半天。
等岗哨上厕所之际,溜进杂物间。
“砰!”
锁上门,全神贯注开始制作。
几个小时后,一副M高射炮的零部件全部制作完成。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步骤,组装。
组装是一个精细活,一旦有偏差,就没法具现。
沉浸其中的林峰,早已对M的构造烂熟于胸。
完全不用查看系统,便可以进行组装。
零部件有数百个之多,有的只有米粒那么大小,需要用镊子操作。
“咔!”
“咔嚓!”
………
一块块零件组装拼合,渐渐地一副高射炮模型已初具轮廓。
“咔!”
最后一块零部件镶嵌在空缺位置上,M模型全部完成。
四个轮子,支撑着底盘。
底盘上面,有一块梯形挡板。
挡板中间,嵌着一根细长的炮筒,炮口上扬,呈喇叭形状,气势威武不凡。
在炮架后方,有一个转轮,用以调节底盘方位。
林峰用手指轻轻拨动转轮,竟能和实物一样转动。
这模型,内外部结构和真正的火炮一模一样。
还可以填充炮弹,用撞针撞击发射。
只是动能属于机械动能,不是火药推进而已。
接下来,制作弹夹和炮弹模型。
M弹夹容弹量为发。
林峰一共制作了六枚弹夹,十发炮弹。
“叮!M高射炮模型制作完成,是否具现?”
“提示:具现前,可以选择具现地点。”
脑海中响起的系统提示音,让林峰内心振奋不已。
毕竟是初次使用系统,也不知具现条件是否苛刻。
现在看来,按照这个标准制作,是没有问题的。
嘘!
系统果真没晃点自己。..
林峰强压着内心的兴奋,将模型小心翼翼放入木箱,四周还填满防震的木屑。
并未打算立即具现。
否则没法向上级解释。
M高射炮,是抗美援朝中期苏俄援助给志愿军的。
此时,这列火车上,并没有运送这种武器。
要是突然出现在列车上,会引起不少麻烦。
凭空出现这样的武器,查到自己头上,倒不担心被当怪物抓起来研究。
而是担心走漏风声,被美军集火攻击。
还是不要曝光的好。
得让M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现身。
剩下还有一些木料,林峰制作了一些零件。
………
一天后,火车抵达边境辑安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