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主要矛盾的前提,是必须掌握足够多的信息资料。
掌握的信息资料越多,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也就越精准。
穿越过来的苏辰,天生有这方面的优势。
因为他知道未来明朝的大体的发展方向,自然就会清楚,朱元璋这么做的原因。
所以苏辰才能准确无误的抓住主要矛盾,分析出朱元璋,为什么要分封自己的儿子当藩王。
朱元璋心中感叹,这个科学,看来要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厉害呀。
要不然怎么一个岁的少年掌握了之后,竟然能够一下子就看穿了自己的心思。
这简直太恐怖了。
幸亏眼前这个少年,是自己的亲儿子。
如果他不是自己的儿子,要么收到麾下,要么直接灭掉。
这么小就这么妖孽,这要是在过几年,还能了得?
就在这时,朱元璋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将他带回皇宫,培养成为太子会如何?
不过这个想法刚一出现,就被朱元璋给否决了。
现在他已经为了朱标,铺垫了很多的道理,包括从小的培养,都是奔着储君去的。
包括自己手下的很多淮西勋贵,都是朱标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要是忽然换了一个人,直接就影响了自己对未来的规划。
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自己的儿子朱檀,真的能够成为圣人。
那么对于他们朱家的统治,乃至是未来的千秋万代,都有着莫大的影响。
到时候他和朱标,一个是一代圣君,一个是一代圣人。
朱元璋光是想想,内心就抑制不住的兴奋。
虽然只是有这么个想法,但是最后想法是否能够落实,还是得看自己的儿子朱檀,到底有没有这方面的潜力。
于是朱元璋开口询问道:“你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出你自己的想法呢。”
“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的?”
苏辰说道:“你想我站在谁的角度?如果是站,出于对明朝未来的角度思考,我是反对的。”
“如果是站在大臣的角度,那我是赞同。”
对于苏辰给出的答案,朱元璋颇为惊奇,站在不同角度,还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答案。
朱元璋顿时来了兴趣,“为何你站在大臣的角度,会赞同呢?”
“刚才你不是说,皇帝分封,会剥夺这些功勋手中的权利,为什么还会同意呢?”
苏辰说道:“原因很简单,因为实力不对等。”
“当今的皇帝是朱元璋,这位皇帝可是从底层一步步走到皇帝的宝座。”
“朱元璋的能力之强,城府之深,并不是这些大臣们能够撼动的。”
“在实力相差悬殊的情况下,硬碰硬的结果,只有惨败这一条路。”
苏辰能够说出这番话,并不是随口说说。
比如未来的胡惟庸,当了多年独相,生杀废黜大事,有的不报告朱元璋便径直执行。
甚至认为自己能够取代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