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善长见到朱元璋如此的迫切,心里非常的惊讶。
看来提出这个问题的这个人,在朱元璋的心目中,非常的重要呀。
要不然他也不会表现的如此急切,还多次派人催促自己。
李善长也发动了自己的人脉,多次打听这件事,是不是刘伯温的浙东集团提出来的。
可是打听了一圈,竟然没有打听出任何的消息。
那么这只能说明一点,提出这个问题的,绝对不是浙东集团里面的人。
要不然他也不会任何消息都打听不出来。
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谁,提出来的这个问题。
李善长简直百思不得其解。
虽然心里疑惑,但是面对朱元璋的询问,李善长手里举着一份奏折,“陛下,这是我验证结果,请陛下查阅。”
朱元璋都没用身边的太监呈上来,而是亲自走到李善长面前,拿过奏折。
由此而建,朱元璋心里的急迫性。
朱元璋打开奏折之后,就迫不及待的开始观看。
此时的李善长,正在仔细的观察着,朱元璋的表情。
只见对方的表情,一开始非常的认真,然后变的很凝重,最后干脆脑门拧成了一个川子。
其实李善长在推论的过程中,就知道了结果非常的触目惊心。
可是等到算出最后的结果时,让人更加的震惊。
从现在开始算,过了年左右,这些王爷们的后代,至少得有多万。
简直可以组建一支皇族国防军。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由于宗室人口的上涨,宗室的财政支出,到时候至少会占据国家财政总支出的三分之一,乃至更多。
从而引发了明朝严重的财政危机。
他们的存在,会导致未来的朝廷无粮赈灾,无钱打仗,最后的结果,就是硬生生给明朝的这个巨人吸干血,轰然倒下。
其实李善长也想过,给出一份其他的推算。
但是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里闪过片刻,就被他丢出了脑海。
原因很简单,李善长不敢保证,朱元璋是否就找自己一个人做出了验证。
如果也找了别人,自己的推算与其他人对不上,那自己岂不是欺君之罪了?
所以他没敢在这上面,动任何的小心思。
此时的朱元璋,在看完了李善长呈上来的奏折之后,缓缓的将奏折合上。
“你回去吧,朕累了,想要休息了。”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自称为朕,心里就是一颤。
要知道他很少称呼自己为朕的,凡是自称为朕的时候,都是心里非常生气的时候。
显然这个奏折,已经让朱元璋非常的生气了。
俗话说的好,伴君如伴虎,在这个时候,他也不敢多说一句多余的话,说了一声臣告退,就离开了。
李善长离开之后,朱元璋长出一口气。
他真的没想到,自己制定的藩王制度,还真有漏洞。
最主要的是,竟然被自己的儿子,一个岁的少年一眼看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