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听到了苏辰的话之后,开始沉默了。
他在位的时候,是能够保证自己的儿子,都不敢有任何越轨的念头。
等到自己死了之后,他也有信心保证自己的儿子朱标,能够震慑住其余的兄弟们。
但是等到了自己孙子辈的时候,朱元璋还真没有办法保证。
到时候他是否还能震慑住,同辈的藩王,或者是叔叔辈的藩王们。
可是话又说回来了,藩王制度虽然多次导致变乱,但是不实行藩王制度的王朝,也没好到哪里去。
最明显的是曹魏,那是刻意弱化宗族的典型。
结果司马懿三千人起事,就一下子篡夺了曹魏江山。
还有宋朝,既不相信藩王,也不相信大将,强干弱枝,结果就是边防如同漏勺,敌人想进来打一下就打一下,连还手的余地都没有。
还有元朝,采用行省制度控制地方,结果就造成每个行省都如同一个独立王国。
最后政令不出大都,皇帝碰到事儿无人可用,只能跑路。
朱元璋的想法是,这一桩桩一件件,都说明一个问题:天底下,就没有一个长治久安的地方治理制度!
即使不使用藩王制度,其他的制度效果也不好。
既然如此,还不如给子孙来点儿实惠,给朱氏宗族上个多重保险来的实际!
如果藩王反抗嫡系继承人,不管最后是谁赢了,都能保证最终是朱家人坐天下!
想到这,朱元璋问道:“你说的这些,咱也考虑过。”
“可是事情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历朝历代的,就算是没有藩王作乱,结果也好不到哪里去的。”
“皇帝的想法是,与其相信外姓人,不如相信自己的儿子。”
苏辰摇头道:“老黄,那你有没有想过,军队叛变的本质,也就是主要矛盾是什么?”
朱元璋又是一愣,难道部队叛变,也能跟矛盾扯上关系?
对了,这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充满了矛盾的。
“那你说说看,咱听一下。”
苏辰说道:“军队之所有会叛变,矛盾有多种多样的,但是主要矛盾万变不离其宗,就是皇权与军队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矛盾,当然原因也很有很多,但关键的一点,就是皇权指挥不动军队了。”
朱元璋听到心里感叹,虽然他知道军队造反,肯定是因为皇帝指挥不了军队了。
但是更深层次的原因,他也思考过,却没有从皇权与军队之间的矛盾这里,进行思考。
这一刻,朱元璋显然成为了一个好学的学生。
“小苏老生,你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苏辰说道:“行,那我就说的具体一点,古代军队之所以经常叛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军队是将领的私产,军人是将领的私兵。”
“我们看史料,经常看见某某将领部,比如岳家军,戚家军等。”
“军队完全由将领组建,士兵招募,普通军官任免都是由高级军官说了算。”
“所以军队很容易叛变,只要将领叛变,就会带走一整支部队。”
朱元璋点点头,他非常认可这个观点。
现在那帮淮西勋贵里面,就有了这样的问题。
朱元璋记得清清楚楚,有一次自己去见蓝玉,他的身后跟着他认的四个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