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旁,朱棣的气势猛然收敛,刹那间就如同惊涛骇浪化为安静的湖泊。
朱瞻基迈着一小短腿从门外冲来,很快就爬到了朱棣的怀中,笑道:“爷,孙儿来看您啦”
朱棣笑容满面,很快抱起来朱瞻基,温和道:“我的好大孙,竟然知道来看爷,爷真开心。”
朱瞻基摸了摸朱棣的胡子,似乎很喜欢的样子,道:“爷的胡子长得真快呀。”
“听阿父说,胡子,头发是烦恼丝,长得快就有烦恼,爷有什么烦恼呢?”
朱棣哈哈大笑,却道:“你爹居然这么单纯,但爷不怪他。因为他说中啦。爷最近确实烦的要紧,但一见俺好大孙,什么坏心情都没啦。”
朱棣摸了摸朱瞻基的头,表情很温和。
朱瞻基却脸色一动,道:“爷,听小舅说,他这次校阅可考砸了。”
朱瞻基亲舅张安世,也是明伦堂的一位学子。
朱棣却一笑,道:“教不严,师之堕。学问不好,总是有原因的,大孙您觉得成绩好坏与老师有没有关系呢?”
朱瞻基却是心中一秉,立即问道:“爷觉得呢?”
朱棣道:“自然是有关系的。所以,咱打算好好考教一下这群讲师的水平,尤其是明伦堂那位新讲师,能力若是不足,就要尽早转换。”
朱瞻基立即道:“爷想的和俺一样,只是,爷您想用什么方法来考教呢?”
朱瞻基内心却是被下了一跳。
果然还是出事了,也是自己的直觉足够准确,不然免不了麻烦。
朱棣道:“这次校阅,可不只有明伦堂参与,但整体水平比往昔都要差。”
“他们也需要敲打敲打。”
“朕这次还真要考教考教这些京城儒生们的水平。有没有资格,在哪里坐而论道。”
朱瞻基内心一动,立即竖耳倾听起来。
姚广孝微微一笑,道:“陛下说的是极,目前,开办学堂的文生们不少,比如明伦堂,天岳堂,博知堂等等十三堂,为了考教他们,不妨您想些题目,好好考教一下那些学堂的实力。”
“若是水平不够,便是误国误民。”
朱棣狭长双眼眯了眯,道:“恰好,最近朕的心头,还真有些问题。唉,最近贵黔地区,往往生乱,自从朕掌九州社稷以来,朝廷平叛了一次又一次,可年年告捷,却又接二连三的收到了叛乱的消息,烦不胜烦。”
“让朕头痛不已,想来今日难得,借此机会出一出策论,看看有没有人出其不意,出个良方。”
姚广孝一笑,道:“陛下英明。”
朱瞻基在一旁听着,却是眉头一皱。
听爷的意思,这次考教应该不是考四书五经之类的。
而是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