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暖阁。
此时,大明朝永乐大帝朱棣高坐案首,周围坐着的,乃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此时,灯火红彤彤的,烧红的木炭下,温煦的光洒在黑暗中,让一望无际的黑暗多出了一些温暖。
朱棣二话不说,便拿起了其中一篇文章。
旁边,姚广孝立即喊道:“陛下,这是博知堂的策论。讲师解文是朝廷三品大员谢晋的亲叔。”
“哦,那想必会有其独到的见解。”朱棣笑吟吟的道,他也有些期待。
之后,朱棣立即摊开手,仔细去看。
但看了一半,就感觉有些索然无味。
“好重的匠气!”朱棣没有过多评价,将这一篇策论随手搁置在一旁。
又拿起一篇。
“格式倒是不错,行书也显大气。”朱棣稍微赞扬了一句,但看完开头后,又一次摇了摇头,没有评价。
意思很明显,文章写得工整,其余值得一观者鲜少。
姚广孝看了一眼递过来的两篇策论,也是暗暗嗤笑一声,默默收起。
居然又要说什么教化蛮俗,真把那群土司们想的那么天真嘛?
这群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儒生们,说话可真轻巧。
然后,朱棣便又一次拿起另一篇策论。
只不过,这次他读的更草了些。
眼神,也显得不耐。
这篇看完,朱棣的眉头深深拧在了一起,眉目之中,更显失望。
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而且又是那通篇的大道理。
这些大道理有用的话,自己也不会从北萍打到南荆了。
这些文章,气势,典故,句法都有,但内容和那群勋贵子弟上交的答卷,还真没有什么不同。
味同嚼蜡。
这些策论,一点闪光点都没有。
最后几篇,朱棣几乎只看了一眼,便将其摔在了桌案上。
他的脾气也开始有些暴躁起来。
“入他娘,这群酸臭腐儒们究竟都学了些什么,教了些什么!”
“难道通篇就只有一句降低赋税,仁治天下嘛?他们不仅是脑子里头装了屎,还非要把脑子撬开,把屎流出来摆好造型给老子看?”
“朕算是找到症结了,这样想来,这群勋贵子弟竟是如此无辜。”
朱棣不断抨击着,他本就看不起酸儒,但是因为洪武皇帝祖制,他对那些酸儒们也维持着表面尊重。
但现在,朱棣真的被这群人搞得有些破防了。
他们真的是一点都不懂国事。还非得站在圣人的角度去指责甚至指挥。
姚广孝心底冷笑,早有预料的煽风点火道:“陛下英明,明察秋毫。”
朱棣不耐烦的想要将文章推在一边,转而想看今日的奏疏时。
目光一掠的功夫,猛地,一行字清晰入眼。
改土归流!
这几个字,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朱棣倒是一下子来了兴趣,于是重新将文章拾起。抬眼看了看。
“明伦堂…”
“姓名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