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请示了以后和安烈一同出发,赶回了北平!
朱标开始实行自己的计划。
不过头绪还没有理清,就被越来越多的难民给搁置了。
朱标被派去处理难民的安置,处理问题。
“舅舅,你派出去的人查的怎么样了?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往京城来?”
现在来的人那是几何倍增,完全超出了京城的可容纳量。
“太子,这恐怖跟您有关。”
“跟我有关?怎么回事?”
“难民到了京城,您安排吃的、住的、干活还有银两,那些一开始来的就托人把消息传回去家乡了,这整个家乡的人成群结队的赶来,路上遇到其他逃难的,一说大家都知道了,现在全国各地的难民,几乎都往京城赶来呢!”
“什么!”
朱标一听这话,他都有些不敢相信。
“全国的干旱还没有这么严重,不至于那么多人搞大迁移才对啊。”
“太子有所不知,咱们大明本就没有多少积蓄,再加上连年的战争,赋税高昂,很多百姓自己种地,上缴了税收,一年还得拴紧裤腰带,不然就得饿死人。”
“这么严重吗?”
朱标穿越之后是去了一转北平,路上经过故县,知道被压迫得紧,但他以为就是故县有白莲教才会那样,没想到其他地方,甚至还不如故县。
他一直知道大明因为大旱三年易子而食是故事,可是现在真正的大旱其实还没有开始,全国各地的供应情况就已经难以为继了。
“太子,全国的情况就是这样,现在咱们京城,既可以吃饱,还有积蓄,就算是从南到北,步行一年,都会有人不远万里赶来的!”
朱标不知道再说什么,只是静静的在思考。
现在全国各地修路,没有图纸,立刻办不现实,但是修水渠,张立已经规划了半年了。
“廖镛,你立刻去故县把张立带回来,让他把全国水利工程的所有东西带着来,还有他的工程队!告诉他们要面见圣上,随时做好准备!另外告诉赵大人,让他着手盖安置点,难民我将会让人安置过去。难民一定要做好好登记排查,不要混进不该进的人!”
廖镛应了一声,消失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