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扫了一眼桌子上那些铁画银钩的字体,微一沉吟,说道:
“看在马三刀的面子上,咱就给他一个进士当当。”
就这样,李进莫名其妙考上了新科进士,虽然名次是倒数第一。
科举名单确定之后,李善长和宋濂就躬身告辞了,二人接下来就要制定榜单,明日放榜。
二人离开之后,朱标终于是迫不及待的朝着朱元璋问道:
“父皇,难道李进刚才的说法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你没有同意他的建议呢?”
朱元璋看着不解的朱标,开始语重心长的教导这个最看重的儿子:
“没有什么问题,只是如今并不适用。”
“李进虽然稍有才情,却不懂得审时度势。”
“前几日咱刚刚封完藩王,如果现在就对藩王进行一系列的削减,会对朝臣释放出错误的信号。”
“他们会觉得咱做错了,陈怀义咱也杀错了,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大臣们就会得寸进尺,上书逼迫咱认错。”
“可咱是天子!是皇上!咱怎么能有错?”
“标儿,你要记住,作为皇上,绝不能认错。”
“要不然大臣会认为你软弱,会觉得你可欺,你要时刻保证自己的威严,这样才能成为一名说一不二的圣君!”
朱元璋的谆谆教导,让朱标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对于现在的朱标,在政治上还太稚嫩,只有经历过政治场上你死我活的争斗,才能慢慢的成长起来。
”那到了什么时候,李进的这个方法才是最恰当的时机呢?“
朱元璋微微一笑道:
“等到你的几个弟弟前去就藩,等到封王戍边之策已经稳定,到了那时,大臣们不仅不会反对封王戍边。”
“他们还会认为咱有远见,还会来称赞咱英明神武。”
“这就是时机的重要性,再好的政策只有因时制宜,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朱标这次是听懂了,但是这种毒辣的眼光,朱标还需要慢慢的磨练。
“咱看你好像对这个李进颇为看重,不知为何?”
朱标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说道:
“儿臣觉得李进才思敏捷,为人纯孝仁义,乃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朱元璋却是微微一笑,道:
“日久见人心,要想看清一个人,不能只看他说什么,还得看他做什么?”
“此事不急,等日后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过两日殿试,咱打算招此次科举状元为驸马,为你那个妹妹找个好郎君。”
“你意下如何啊?”
“好啊,太好了。”
朱标闻言十分高兴,他那个妹妹朱宁儿调皮任性,早就该找个人好好管教管教她了。
如今她的年纪也不小了,如果能够招本次科举状元为驸马,那也是一桩良缘。
“小妹年纪也不小了,早就到了嫁人的年纪,父皇此举大善。”
朱元璋抚须微笑,他也觉得该给朱宁儿找一个好夫家,如今科举正是时候。
…………分割线……………
小扑街求一波鲜花,评价。
大大们也不说话,小扑街有些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