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中很多人知道九州农民人数有亿多,但不会知道的人数如此详细。
甚至还有的人根本不知道人数有多少,以为是4亿或亿。
可让他们更加惊讶的还在后面。
“在年前,九州的农民人数其实在亿以上,随着一部分人去世,一部分人转行,慢慢下降到亿千万。”
“岁以上,仍要下地一些活的老人有人,他们的特点是身子骨还算硬朗。”
“岁以上是人。”
“岁以上4人。”
……
“主力是4岁到岁,他们人数接近亿人,他们活跃在田地主要时间段是春种、秋收和秋耕。”
“其他时间,他们主要在城里务工,因此他们还有一个身份是农民工。”
“而4岁以下的农民人数锐减,只有多万人。”
袁纪微微摇了摇头:“岁以上还要下地干活的老人,竟然还有人。”
“九州的农民人数是很多,可却呈现极为严重的老龄化。”
“一大把年纪还要下地干活,这值得夸耀吗?”
“不,这是一种悲哀!”
“难道他们就不想安享晚年生活吗,一生都要在忙碌中渡过吗?”
“因为他们的生活没有保障,没有五险一金,只能依靠种地带来的微薄收入勉强度日!”
一时间,大厅内变得死寂,就连摄像机都停止了按快门的动作。
现场有数千人,可现在有一根针掉下来仿佛都能听到。
在场的人都明事理,道理都懂,可说不出来。
袁纪停歇片刻,伸出右手手指点了点虚空。
“我现在想吟诗一首,叫《悯农》。”
大厅内,回荡着袁纪洪亮的声音。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而死。”
所有人瞪大眼睛,脸上全都难以置信的神色。
没想到袁纪做出来的这首诗,水平意境竟如此高。
要知道九州的整体古诗水平早就没落了。
这当然不是袁纪做的诗了,而是另一个世界,蓝星唐朝诗人李绅做的诗。
在袁纪穿越过来的那个时代,李绅被黑的很惨,说他非常喜欢吃鸡舌头,为此一顿饭要杀多只鸡,是个地地道道的老黑子。
然让无论正史野史都找不到这样的记载,其实是一个该死的公知杜撰出来的,后被一群自媒体乱用。
袁纪继续道:“这首诗的意思很简单,春天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能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不荒废的田地,田地里都种满了庄稼,可很多种地的农夫仍会饿死。”
“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在古代的时候,农民的地位是非常低的,即使获得大丰收,粮食也不属于农民。
而现在好一些,但好不了多少。”
说到这,袁纪突然话锋一转:“说实话,九州种地的农民多是老人,他们简直就是在妨碍九州的农业发展。”
“他们即使种了几十年的田,可还是不懂如何科学种田,行动迟缓,效率低下。”
“我认为,他们是到了要被淘汰的时候了,这是大势所趋。”
闻言,坐在椅子上眼眸微眯的吕志强,眼眸猛的瞪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