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狼烟晚明 > 第一章 洗脑

第一章 洗脑(1 / 1)

第三部天问

第一章洗脑

李玉廷拟旨褒奖张烁时,吏部尚书兼首辅孟良臣“恰巧”没在内阁。

其实,这并不是偶然。

能在勾心斗角口蜜腹剑的朝廷中枢坐稳六部之首吏部尚书的那把椅子多年,而且更是被尊称为“孟相”——意思是相国,也就是内阁首辅,孟阁老在官场上的功力修为已臻化境,超乎寻常的灵敏嗅觉只是基本功而已。早在一个多月前,孟阁老便通过种种蛛丝马迹感觉到了紫禁城里空气中的异样,不动声色地提前又布了一个大局。

半个多月前,孟阁老上书告了一天假,理由非常充分:祭祖。大明讲究的是忠孝传家,适逢孟阁老的祖父冥诞,这是人之常情。而且孟阁老明确表示:人不离京师,不搭席棚、不设官鼓大乐、不做水陆道场,谢绝一切宾朋,只是几个骨肉至亲慎终追远,以求光前裕后的家族内部事务,一天足够了。圣天子本就龙体欠安,这等小事自然随口一句话就准了。

自从孟大人高风亮节地把本该前途无量的族弟孟良卿荐到诚王府做几乎一辈子再也出不得头的长史,哥儿俩就再没怎么见过几次面。朝廷里有很多忌讳,最最重要的有三条:文臣不能结交武将、文臣武将均不能结交外戚、还有就是无论文武都不能跟藩王有什么私下联络。

在这一点上,孟阁老做得无可挑剔。

祭的是同一个祖父,孟长史自然也要向诚王告假参加。而且,祭奠完毕当晚也就回了王府,再多事儿的言官也不可能拿天理人伦的大事说啥。

已对孟先生目为师长的诚王第二天问起,孟长史郑重其事地谢过,然后便又开始了讲筵的每日功课。

今天孟先生讲的是朱熹的《四书或问》。“内圣外王”(修炼自己的内心达到极高的境界,从而对外实行王道)虽然是由道家的庄子提出,但早已为儒家所用,尤其是程朱理学,将“内圣”视为出发点,归宿是“王道”(区别在于老庄意义上的“内圣外王”目的是解决诸侯混战的局面:对内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对外讲“仁”,彼此相安不要再打仗了;而程朱之学是说提高自己的包括道德在内的全方面修为认知,从而向所有地方推行王道,隐然带有一统天下的含义)。孟先生讲了一会要义,见诚王一副似懂非懂的样子,于是又开始讲故事举例子。话说朱子(朱熹)有个一语定交的好友郑自明,娶了他另一个朋友陈师中的胞妹陈氏为妻。郑自明英年早逝,陈氏意欲改嫁(两宋的风气相当开明,改嫁之事实属平常,民间自不用说,名人显贵中陆游的妻子唐琬、李清照、王安石的儿媳庞氏等例不胜枚举),朱熹继承的是二程那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思想,苦劝陈师中阻止,无果,陈氏“再适太常少卿罗点”……

诚王有些疑惑:“先生为什么想起这个故事?”

孟良卿淡淡地一笑:“殿下莫急,还有另一个故事呢。同样是这位朱夫子,对人和对己却全然不同——其弟亡故,朱子竟多般设法教其弟妇改适他人。这事殿下怎么看?”

“莫非朱子之弟身故与其妇有关?”诚王猜测道。

“非也。”孟先生摇了摇头。

“朱子是怕睹弟妇而思其人?”

“非也。殿下也莫猜了,很多人说,朱子只是想独占朱家的家产尔。”孟先生笑了。

“啊?竟有这等事!”这个答案实在出乎诚王的意料,不禁张口结舌。

“殿下,内胜外王话虽易,行却难。古人云‘君子不欺暗室’,又云‘君子自胜’、‘君子慎独’,说的都是这个道理。面对涉及到自身的利益,内圣,绝不是轻易便可做到的。”

“先生教训的是,孤明白了。孤会努力做好一日而三省吾身。”诚王诚恳地说道。

孟先生又摇了摇头:“殿下还要尽可能的远离诱惑。前面故事里的陈氏,是她自己改适的决心已定,否则,恐即使其父陈俊卿以宰相之尊迫之,若自己坚拒,旁人又能如何?

“殿下最须警惕者,妇人也。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盖因妇人识字者寡,绝难明圣贤之道,故凡事多随性而为。寻常之家且不免其败,得人主宠信,必忘乎所以;加诸近侍多小人,狐假虎威,媚上欺下,大祸便不远矣。如夏之妹喜、商之妲己、周之褒姒、晋之骊姬等不胜枚举。臣斗胆,千岁尚需乾惕。”

听到这番“肺腑之言”,年轻的诚王哪里想得到两只老狐狸早已谋划好了,多年前便给自己下了这么大一个不着痕迹的套子,现在开始收口儿了,脸上泛起一丝激动的红晕:“先生金玉良言,孤必时刻谨记在心。有先生教诲,乃孤之幸也。”

孟良卿一躬到地:“殿下从谏如流,实大明之幸也。”

接下来几天授课的内容主要是讲史。这天孟先生结束的时候有些早,说要再温习一遍《四书集注》。刚刚讲的大汉陈汤虽远必诛的典故把诚王听得热血沸腾正在兴头上,哪里愿意背那些“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的绕口令,缠着孟先生继续讲大汉。孟先生无奈地叹了口气:“好吧。前几天说到内圣,臣便接着给殿下讲讲这个吧。所谓的内圣,其实除了强化自身修为,还有另一重含义,那就是要懂得自我保护,‘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说的也是这个意思。在汉初,便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汉高祖晚年专宠戚夫人,独钟其子,取名如意,总是想改立如意为太子,但都被勋臣所阻。后来,只好封刘如意为赵王,叫自己的忠直之臣建平侯周昌做赵国丞相,把他托付给周昌照顾。高祖崩后,吕后先是把戚夫人关在宫中永巷做苦役,然后便叫使者去传赵王进京。”

“啊?那吕后显然没安好心。”怕孟长史匆匆结束故事又叫自己念绕口令,为了拖延时间诚王插话道。

“是的。不过,因为有周昌的保护,吕后没能得逞。使者去了三次,每次都被周昌拒绝了。周昌说,高祖把赵王托付给我,我不会辜负他的信任。你们回去就说赵王病了,无法动身。”

“嘘。还好,还好,多亏了有周昌啊。”诚王半真半假地长出了一口气。

“可是好景不长。”孟先生打断了诚王的感叹,“吕后立刻就明白了:要除掉赵王,一定要先把周昌干掉。于是派使者去叫周昌进京‘述职’。”

娶)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

又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

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打翻酒杯的典故。其实是吕后害刘邦的另一个儿子刘肥(这名字起的好吧)的事,不过刘肥很聪明,被惠帝所救后立刻向吕后送出一大块自己的封地,从而逃过一劫。

*谩书辱后。冒顿单于其实并不是故意侮辱吕雉。白登之围时高祖为了脱困曾与之结为兄弟,对老流氓刘邦来说,只要能逃得性命,莫说结义,认个爹都不在话下(从前为了能跑快点,三番五次把亲生儿女踹下车);但少数民族同胞实心眼,草原上有哥哥死了弟弟娶其嫂的习俗(为了保护家产不落入外人之手。不过我们汉民族便聪明多了,遇到这种事,大多要么是像圣人朱熹那般逼着嫂子/弟媳改嫁净身出户、要么干脆想办法把孤儿寡母卖掉。当然,最好是偷偷弄死,那样才叫一劳永逸——多一份家产就可以叫自己的娃多念几天圣贤书,以后鱼跃龙门就能号称诗礼传家啦),冒顿也不是真想娶早已满脸褶子的吕雉,更多的是一种礼节而已,代表他心里真的认老流氓当亲哥哥。吕后一开始不明白,觉得这个蛮子是觊觎大汉江山想把使节砍了与其决一死战,后来有明白人跟她说是误会,当年您家老流氓都差点被这货砍死,而且您自己也早把韩信英布彭越那帮能打的家伙全咔嚓了真心打不赢人家,还得继续糊弄。吕雉遂厚赐来使,给冒顿写信说自己年老色衰牙都掉光了草原上没地方烤瓷牙,打发几个宫女冒充宗室送过去和亲,这事就过去了。

孟良卿是为了叫诚王疏远内宫,故意如此曲解。

最新小说: 谍海青云 开局刺杀皇帝:你赶紧灭我九族吧! 三国凶神:曹贼的贴身女婿 大宋第一侯 红楼,宁府书香门第 朕就是万历帝 谁给大明续命了? 年轻气盛八皇子 开局老婆送上门,从卖肾宝开始发家致富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