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穿越武大郎之救宋 > 第九十六章 丰功伟绩

第九十六章 丰功伟绩(1 / 2)

蔡京被贬岭南后,向家为了寻找向怀玉也自顾不暇,没有了蔡京的阻碍和向家的干扰,武植压力骤减,也明显感到轻松了许多。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四月初,参谋部的人员终于全部到位了。

各位从西北禁军中选拔的参谋都已经赶到华夏军报到,郭成、折可适和魏钊也已经从西北赶来赴任。闻讯众人到来,武植拉着章楶一起热情地接待了他们。

众人见到老帅章楶和武植也是异常的高兴和敬畏,毕恭毕敬。虽然他们还搞不明白参谋部究竟要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但对于武植这个新的统帅,他们还是心存感激和信任的。正是由于武植的提携,他们才能被朝廷委以重任。

见到众人,武植和章楶首先询问了西北禁军挺进西夏的情况,当得知天都山、没烟峡、剡子山等周边地盘正在被宋军慢慢蚕食,河湟地区正在被王瞻和王厚率部慢慢地平定吞并时,进展都比较顺利,武植和章楶都颇为满意。郭成、折可适和魏钊被调回京城,三人的位置就分别由折可适之父折克行、杨惟忠和种师道接替。

当着章楶的面,武植把参谋部的职责跟郭成、折可适和魏钊等众人作了详细说明,那就是情报刺探和军机谋划。武植要求他们现阶段要做好三件事,一是首先尽快认识华夏军中排以上的军官;二是尽快收集全国的堪舆图,尤其是西北宋夏边境、东北宋辽边境和西南宋吐边境的军事布局和地势地形图,弄清边境军民的数量分布情况;三是制作军事沙盘,把西北、东北和西南的军事布局和山川地貌都尽可能的标示出来。

众人和章楶一听,才知道武植所虑甚远所谋甚大,不由得心动不已,热血贲张。

参谋部在武植的指导下开始有条不紊地运转,数十日后,参谋部在众人的精心准备和不懈努力下,已经收集好了全国大部分地方的堪舆图,并在参谋部偌大的展厅里,建起了一个巨大的军事沙盘,沙盘已经初具规模了,沟壑错落有致,泾渭分明,西南、西北、北部和东北的军事地形和态势都已经清清楚楚地标注了出来,只待一些细节敲定好后,整个沙盘就可以完工了,气势恢宏,甚为壮观。

武植看到参谋部工作进展顺利,便得以抽出身来,忙活别的事情。

火器局的筹建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各岗位的工匠们也基本就位,但众人照着武植提供的竹制手榴弹样板制作出一批来试验时,却发现爆炸的效果很是不理想,只跟放大版的炮竹差不多,根本没有杀伤力,与武植提供的竹制手榴弹相差甚远。无计可施之下,监丞沈冲只好找到武植,询问制作之法。

新火药最核心的原料是几乎纯净的硝酸钾,这是核心机密,千万不能往外泄露。而且他也不能把这个技术占为己有了,要不然很容易招致皇帝的猜忌。

所以武植思虑再三,决定把制作新火药的工艺进行分段化管理,即把整个硝酸钾提纯和火药调配过程拆分成混装、浸水过滤、熬硝粗提纯、精提纯、炒硝、调配火药六个工序:混装,即把硝石、草木灰按重量比为七比一的比例混合,进行研细过筛,然后送到下个工序进行热水浸溶过滤。浸水过滤完毕后再送到下一个工序进行熬硝粗提纯,结晶得到的粗盐(初硝)再送到下一个工序进行精提纯。精提纯得到的高纯度硝酸钾(精硝)经过研细成粉末后,再送到炒硝工序。加入适量细杉木木粉进行炒硝,炒硝完毕后制得的硝酸钾成品(成硝)经过冷却,最后送到火药调配工序。火药按照精硝百分之七十四点五、细硫磺百分之十二、细木炭加杉木粉百分之十三点五的比例进行均匀混合,用醇酒调成糊状,经湿碾过筛阴干后,就可以制得新式的颗粒状火药。这样生产出来的新式火药经过武植特设的检验科检验合格后,装坛密封,送入库房储存起来。经库房调配再分别

送到引线工坊制作引线和手榴弹工坊进行装填工作。最后组装出来的手榴弹还需要经过检验科检验合格后才能投入使用。为了保密,每段工序武植直接用「初硝」、「精硝」和「成硝」来替代硝酸钾的称谓。

武植要求,火器局至少要建造九个独立工坊和若干个库房。每个工坊完成一个工序,各个工序的工匠必须分开培训,各司其职,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不得换岗串岗。至于培训工作,武植只能亲力亲为,勉为其难了,谁叫提纯制取高纯度硝酸钾的工艺只掌握在他一个人的手里呢!

改建好工坊后,经过半个多月的现场培训,待看到各个工序的工匠都已经能够独立地完成各个操作工艺,最后制得的火药达到爆炸标准后,武植才算完成了培训任务。

培训结束后他再三强调,整个火药局一定要注意安全,特别是在炒硝、火药调配和手榴弹填装火药时一定要严禁烟火!库房更是要注意安全,严禁烟火,并要加派人手进行看管!

至于怎么使用新火药,如何填装火药,有了他的竹制手榴弹作为样本,武植相信火器局应该能做得出来,并且能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制造出威力更大的手榴弹来,要是能用于枪炮中那就更好了!

这些工作就留给更专业的工匠去研究吧,他这个门外汉就不去插手,就不要去班门弄斧了。半个多月的培训,武植也累得够呛,他需要好好地休息一番才行。

三川宿雨霁,四月晚花芳。

四月下旬,某日清晨,天还未大亮,两骑快马就从西水门穿城踏马而过,八百里加急送来了西北的捷报。

待到未时正刻,正在殿前司当值的武植就被赵煦派来的宦官高潜急匆匆地召进了垂拱殿中,章淳、章楶、安焘、曾布、张商英、林希、刑恕、许将、安淳、黄履等众位从三品以上的文武大臣都已经等在垂拱殿中,在小声议论交流着。

蔡京和蔡卞兄弟俩被贬出京城后留下的空缺,赵煦还没有填补上,他一时之间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虽然章淳和曾布争得头破血流,但赵煦很显然并没有满意他们两人提出的人选,所以就一直空着,户部的领导工作由左曹侍郎吴居厚暂代,开封府的领导职能则由通判吕嘉问暂代。

见到武植进来,众人纷纷侧目而视。每次面对武植这个过于年轻的从二品朝廷大员,众人都不免心有戚戚,怎么看都觉得很是别扭,浑身的不自在。

最新小说: 谁给大明续命了? 恶姐当家:只要脸皮厚顿顿都吃肉 无耻女县令震惊朝野 三国凶神:曹贼的贴身女婿 朕就是万历帝 大宋第一侯 大唐小兵 谍海青云 大夏摄政王 无敌七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