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理清楚思路的朱元璋回头看着朱标。
“儿子,下次有什么事情,记得多跟咱说几遍。”
“咱事情太多,每天都怕有什么事情被遗漏,身上贴的记事条都不知道有多少。”
朱元璋每天处理奏折时,只要觉得急需处理的,都会用纸条写着,然后贴在衣服上。
“儿子,还有什么事情是你说过,咱不记得处理了的?”
朱标想了想,还真有。
只不过是他自己忘记说了。
“爹,我和二弟曾经说过贪污的问题。”
朱元璋来兴趣了,自家的两个儿子还谈论过这个?
“林枫怎么说?”
“二弟除了说俸禄低以外,反倒是给我出了个问题。”
“二弟问我,为什么俸禄低,却还是有那么多人参加科举。”
这是朱元璋没想过的问题。
“那你是怎么回答的?”
“儿子当时没想出答案。”
见到朱标摇着头,朱元璋也随即开始思考起问题来。
连丞相胡惟庸的俸禄都只够一家生活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参加科举?
难道真是为了天下百姓而出仕?
这话朱元璋自己都不信。
那是为什么?
“林枫没告诉你答案吗?”
想不出所以然的朱元璋,只好问儿子朱标。
“二弟说,还是钱惹的祸。”
又和钱有关系?
朱元璋听到和钱有关系,明白了。
万千士子对科举趋之若鹜,无非就是为了当官。
当官俸禄低算什么?
只要当了官,那就有权,有权了自然就有钱。
自己面对几万两的红利尚且动心,面对白花花银子的官员怎会不动心思?
看来,之前自己想的还是浅了。
以为涨了俸禄就能让官员不贪,可官员盯着的不只是那点俸禄,他们盯着的可是大明百姓的钱袋子。
这如何了得。
朱元璋焦急的在屋内转着圈,直晃的马皇后头晕。
“重,别转圈了,说不定儿子已经有了办法。”
“娘,二弟说他也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尽量的完善监管制度。”
“二弟还说,贪婪是人的本性,止不住的。”
“那照林枫的说法,咱就这样眼睁睁的看着文武百官去贪?”
放任百官去贪?
要真的是所有官员都贪,那就全部杀掉好了。
有多少杀多少,杀一批再提拔一批。
朱元璋恨恨的想着。
“二弟说,只杀贪官是杀不尽的,还的把根源的问题解决。”
“根源?”
“只要生活条件好了,再加上严厉监管,改变贪污受贿的风气,就会好很多。”
改善生活条件,这个得慢慢来。
严厉监管,这个就好办多了。
锦衣卫就是干得这个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