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猎清 > 第四十三章 凝聚民心士气

第四十三章 凝聚民心士气(2 / 2)

为了保证塔河的安全,明天将有一支五百人的队伍,从漠河方面开赴塔河。这样一来,我们塔河的安全,将更加有保障,乡亲们暂时也可放心住下来。”

这第三条消息,确实让不少百姓,觉得提起的心稍稍放下了许多。毕竟,在这个时候,部队越多越安全。只有部队实力强大,老毛子才无法攻进塔河镇来。

随着孙亭光宣读完前三条消息,又道:“下面说的一件事情,新搬迁来的百姓都注意了。刘旅长已经下令,修建塔河与呼玛接壤的官道。

只要家里有青壮的,明天可到镇公所报名。至于工钱,跟前次修路的价钱一些。如果不要钱,也可兑换成粮食。这是刘旅长的善心,乡亲们可不要忘记啊!”

都这个时候,刘兴华还想着修路,在很多百姓看来完全是浪费粮食跟精力。可对很多搬迁到这里的百姓而言,有事做意味着就有饭吃。

一个五口之家,只要有一个人去做工。每天便能保证,一家人吃上饭。那怕不是吃的很饱,至少也不会挨饿。如果有两人去做工,那吃饱饭完全没问题。

很多新搬迁来的移民,都会选择让家中的年青人,去参加军营的新兵审查。只要通过了,那意味着每月都有粮食可领。甚至家里急需粮食的,还能提前预支粮食。

这样一来,很多家有父子的。一般都是父亲,去增加修路队赚取粮食。儿子则选择去参军,保证一家人,能在这种乱世活下来,不至于挨饿。

只有能活下来,又能吃上饱饭。这些本身就为避开战祸而来的百姓,又怎么可能不支持刘兴华对管辖的统治呢?可这种统治,也需要大量的粮食当后盾。

好在随着漠河,已经被纳入刘兴华最稳固的根据地。大批荒废的粮田,都被移民们开垦出来。那怕每年种植粮食的时间不长,根据地也能出产不少粮食。

而参加不少体力劳动的妇女们,也能参加镇上的一些作坊,帮忙军队制作军装跟布鞋等事情。甚至连进入老龄的妇女,也能领些鸡仔猪仔回来养,等养大了换些粮或钱。

总之,对搬迁到这里的百姓而言。这里真如他们听到的传闻一样,只要你肯努力工作,根本不用担心吃不饱饭。人人都能找到,力所能及的工作。

甚至令很多移民感动的是,在塔河跟漠河每处移民点,都有专门收纳孩子的学堂。这些孩子,根据年龄不同,都被分到了学堂之内上课。

没了孩子的担心,这些移民都很希望,这种他们渴望许久的生活能延续下去。而他们同样知道,这一切都是刘兴华给予的。刘兴华的统治越稳固,他们生活则越稳定。

在这种人人都渴望用心,帮着根据地做贡献的气氛下。越来越多受战争影响的流民,开始涌入这块不毛之地。而刘兴华,也慢慢扩大着在漠河与塔河附近的影响力。

只要在管辖区生活的百姓,不论男女老少都必须登记入册。至于那些胡子,要么接受招安,进入部队或收缴武器重新做回百姓。不然,一律都被枪毙以示警告。

随着流民跟移民的涌入,刘兴华储备在各地的粮食,也在每天减少当中。好在刘兴华清楚,以他从关外盗取来的粮食,养活这些百姓一两年,都不是问题。

这年头,百姓对于粮食要求没什么挑剔。只要能吃的,他们都会视若珍宝珍惜。这种吃苦耐劳的品质,让刘兴华也有一种责任感。要守好这方百姓的天空!

在根据地民政进展顺利之时,刘兴华将所有精力,放在提升部队作战能力上。只要完成新兵集训的部队,都被下放在下面的部队,大量精良武器同样被装备部队。

为了保证部队,拥有超越老毛子的火力配置。刘兴华统领下的连队,大多都拥有十支左右的班用机枪,一个大小口径的迫击*炮排。营级部队,更是配备有野战炮排。

这样的火力配置,对上如今的老毛子,可以说完全占据优势。而刘兴华相信,只要让部队,接受几次实战场洗礼。这些新兵,也会成为部队的中坚力量。

而几支老部队,配备的武器更加精良。甚至在清风山炮兵团里,刘兴华将几门150口径的榴弹炮也拖出来装备炮兵。这种解放战争时的老古董,放这个时代,可谓无坚不催的神兵利器啊!(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九州立志传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嫡女重归 江边的月亮 归藏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