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港台言情 > 三国吕布逆转人生 > 第二百六十四章 曹操除隐忧 一

第二百六十四章 曹操除隐忧 一(2 / 2)

国丈董承在旁,向左右喝道:“速探!”

左右听得,骑快马而去,紧接着一阵恐怖的死寂压来,许昌城外,鸦雀无声,不知过了多久,许褚脸色冰寒,亲率一部精骑来报。

“丞相功德无量,数日前天降神光,一仙飘然而至,万鸟齐飞,龙凤齐鸣,挚请丞相尊灵,以归天位,丞相受以天命,恐逆之祸国,故受而登天!”

许褚乃曹操心腹大将,此时他亲自赶来报丧,顿时朝中百官,包括汉献帝皆信以为真。

百官纷纷变色,虽内心反应不一,但却是齐齐嘶声痛苦,特别是汉献帝,更是哭倒在地,痛不欲生,众官劝说不止,只听汉献帝怒瞪苍穹,大骂而道。

“苍天无道啊!时下人间祸乱,国不将国,朕幸得曹爱卿所辅,平定九州乱势,眼见天下即将一统,为何却强夺朕国之柱石!!此实乃国之不幸,天下百姓之不幸也!!

汉献帝哭得撕心裂肺,甚是悲烈,在人潮之内的荀彧,却是脸色连变,满目尽是凄凉之意,悲叹不止。

荀彧所悲,并非曹操之死,而是这些入局之人,荀彧心知曹操根本未死,他此举之意,是要揪出朝廷中所有对他怀有二心之臣,也就是说,这个大汉朝廷将会面临一番残酷无情的血洗!

汉献帝哭声不停,一众朝廷官僚亦是惨哭不止,曹氏诸臣却在暗中观察着各人的表情,分其真假。

其后数日,整座许昌城内,皆沉寂在悲痛的哀声之中,曹操一死,社稷动荡,汉献帝欲趁势重夺皇权,一面令人安排曹操丧事,一面又秘密与人商议夺权之事。

在许昌皇宫,某处密室之内,汉献帝与伏皇后分坐于高堂,两侧分立两列官僚,这些人分别是皇后之父,国丈伏完、国丈董承、左议郎赵彦、右议郎吴硕、昭信将军吴子兰、长水校尉种辑、工部侍郎王子服等七人。

汉献帝双目赤红,起身悲泣而道:“朕自即位以来,奸雄并起,先受董卓之殃,后遭李催、郭汜之乱,尽丧皇权,如同丧家之犬!”

“常人未受之苦,朕与皇后尽受之,后得曹操相救,本以为其乃忠臣之后,为治世之忠臣,不意其野心滔天,以朕为傀儡,挟令诸侯,擅弄社稷大器!”

“朕每见之,背若芒刺,坐立难安,眼看先祖基业,将毁于朕之手中,实为痛心疾首,痛不欲生,今幸苍天有眼,终诛那奸贼!”

“怎奈曹氏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其爪牙拢得重权,奸贼虽死,但朕尚未能得以重夺社稷大器,实在愧对汉室之列祖列宗!”

汉献帝说到痛处,不觉泪如泉涌,身旁伏皇后亦随声而泣,花容惨淡,悲声而道:“满朝公卿,俱食汉禄,今奸贼虽死,竟亦无一人能救国难乎?!”

言未毕,众人皆跪伏于地,凝声而道:“陛下,皇后勿忧,我等愿效死力,以解国难!”

汉献帝闻言,当即掩泪急问道:“不知诸位爱卿可有除贼良策?”

国丈伏完沉思一阵,遂发言而道:“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曹孟德作恶多端,死有余辜,但如陛下所言,满朝之中,多为曹贼爪牙!”

“曹氏势力权倾朝野,若非国戚忠士,谁肯赴义尽忠剿灭其势?若要除之,必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吴子兰、种揖两位明公,拥兵三千,车骑将军国丈董承,手中握有五千兵马,如此合八千兵力,速行而举,大事可济也!”

伏完话音一落,王子服、赵彦等人纷纷附和,汉献帝双眼骤暴精光,颔首而道:“此言大妙!不过,若欲举事还需详细谋划一番,不知国丈可有腹稿?”

伏完又是沉思一阵,随后说道:“老夫已年近六旬,陛下不若明日于皇宫设宴,相庆老夫六十大寿,即时老夫会宴请曹氏一众重臣饮宴,董国丈可托病不来,暗下将兵,那些曹氏爪牙,不知我等举事,定然无备!”

“到时吴子兰与种揖于城东、城南各取其部在城内校场放火,曹兵必然大乱,董国丈领兵于皇宫之侧,但见火起,立即引兵入宫,诛杀逆贼,如此大事可济也!”

众人听计大喜,眼中精光迸射,仿若曹氏爪牙已尽皆伏诛,朝廷复振,汉室得兴。

计策已定,献帝嘱咐众人小心行事,众人散去,各做准备。(未完待续。。)

最新小说: 万历小捕快 穿越大唐当股东 自驾到大唐,开局救助长乐公主 大明:让你当锦鲤,你去当老六? 江边的月亮 重生后白月光渣了所有人 九州立志传 江山风华录:开局从卖驴开始 嫡女重归 归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