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墨来到这方世界时,就已成了孤儿。虽然通晓一些粗浅内功以及武学招式,但这些东西在荆无命看来,自是不堪入目的。
荆无命对陈墨进行全方位的严苛调教。
一个人想要做成任何事情,吃苦是必须的。但光吃苦是不够的,除了吃苦以外,还必须打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世上虽然未必不是没有生而知之的天才,能一步登天。但那些都只是特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想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从基础开始。
如一个人想要写一手好文章,就必须有文辞的积累,还需要生活的略历,除此之外还需要脑海中那一闪而过的灵光。想要成为高手,也是如此。
陈墨的武学基础在荆无命看来,只能用不堪入目四个字来形容,所以荆无命为陈墨量身打造了修习武功的计划。因为荆无命在此之前曾收过一名弟子,颇有经验,否则为陈墨量身打造也未必那么顺利。
荆无命眉头一皱,指风抵达,陈墨惨叫一声倒在地上。
陈墨立刻爬了起来,虽然内心恼怒,却没有任何反驳,其实内心也清楚自己偷懒的行为被荆无命发现,这一记指风只是小小的教训,下一次再犯,就会比现在狼狈十倍。
尽管身体颇为疲惫,但陈墨还是提起精神,继续按照荆无命的要求修炼。
荆无命面无表情走在前头,虽说看也没有看陈墨一眼,但武学造诣达到他这种地步,早已生出了所谓的第六感,纵然不用眼睛,陈墨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他的耳目。
荆无命对陈墨的心情颇为复杂。
陈墨确实如他所想象中那般,是难得的练武好材料,甚至给人一种仿佛天生就是用来练武的。可同样陈墨的性情却令他颇为头疼。
要知道无论什么人若想要在一个行业有所成就,除开惊人的天赋以外,必须下苦功,若不能下苦功,便没有法子达到登峰造极,超人一等。
陈墨虽然在武学上有很高的天赋,但身上却有一个懒惰的毛病。要知道懒惰可是习武之人的大忌。
许多收徒之人宁愿收一些天赋相对较差却刻苦勤奋的弟子,也不会收相对较好却生性懒惰的弟子。前者刻苦勤奋,未来必有成就,而后者只有遭逢人生剧变,或可有所成就。
陈墨就属于那种天赋非常好,却生性懒惰之人。
有一点令荆无命颇为欣慰,陈墨虽然生性懒惰却对自身的情况颇为了解,当他传授陈陈墨武艺的时候,陈墨开口道:“师傅,有一件事我要告诉你,如果你希望我有所成就,就需要不但的监督鞭策我,否则我大概无法达到你的期望。”
荆无命颇感诧异,这种话简直不是寻常十一二岁小孩能说出来的。
陈墨紧接着说出了原因,道:“实不相瞒,我自小出生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大富之家,所以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毛病,因此非但生性懒惰,而且别人不驱使我,我很难会主动且持之以恒做某件事。”
荆无命脸色十分不好看,沉声道:“你在威胁我?”荆无命感觉陈墨不是向他坦白,而是要和他谈条件。而荆无命这一辈从不受人威胁。
昔年他可以不接受李寻欢的恩情,废掉自己成名的左手,由此就可见一斑。虽然时光流逝,但他的这种性情仍旧没有任何变化。
陈墨从荆无命身上感受到杀机,连忙解释道:“师傅,弟子绝不是威胁,而是实话实说!”紧接着又继续道:“弟子希望自己能在武道上学有所成,最好能武破虚空,去往传说中的长生界,可弟子也很清楚自己的性情若想要达到那种地步,就必须克服自身的弱点,而懒惰以及懈怠本就是弟子最大的弱点,所以需要师傅加以鞭策。”
荆无命脸色好了一些,没有说话,冷冷看着陈墨。
陈墨这个时候大概也明白荆无命并非要杀自己,所以胆子也大了起来,继续说出内心的想法:“弟子不但懒惰懈怠,而且怕死怕受伤,所以弟子希望师傅在我懈怠或者懒惰的时候,狠狠揍我一顿甚至令我感受到死亡的威胁,唯有如此,弟子才能继续修炼下去。”
荆无命听出陈墨这一番话是发自肺腑的,可大为奇怪,道:“既然你知道自身的这些毛病,又何必千里迢迢去峨眉山拜师学艺?”
陈墨眼中发出光芒,道:‘因为弟子希望有朝一日能去往长生界。’
陈墨所说字字属实,在荆无命这种人面前是说不得假话的。
陈墨会如此了解自己,也是因为他总结了前世的人生。陈墨前世不是什么大人物,只是社会上数以亿计咸鱼中的一条而已。
他梦想一步登天,但却不肯脚踏实地。希望能取代他人的地位,却只知道抱怨自己命不好。希望能有一个新的生活,却又贪图安逸。一个人想要在别人之上,就需要有自己的优势,或有着远超他人的家世,或有着出众的才能,或有着非凡的品性。
这些全部都没有的陈墨,自然沦为平庸。
因为总结了前世的人生经验,所以他才会对荆无命提出这种要求。陈墨希望自己这一生能与众不同,却又知晓自己骨子里的懒惰懈怠,所以才需要荆无命的监督。
荆无命最终还是答应了。荆无命收陈墨为弟子,自然希望陈墨能出类拔萃,只有出类拔萃才能完成他的心愿。
所以接下来的日子,陈墨呆在荆无命身边,每天都会吃苦头。荆无命生性冷酷,而且不是那种喜欢言传的人,你若错了,他便给你一个毕生难忘的教训。
所以陈墨的身上总是会有大把大把的伤口。
也不知道应该说陈墨运气好或者运气不好,正因为有荆无命的压力存在,陈墨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刻苦,不得不说人在死亡面前,潜力都是惊人的。陈墨所展现出来的潜力与进步,荆无命也大为吃惊。
陈墨不清楚,荆无命因为看到他的潜力,在对他原本严苛的要求基础上,将要求进一步提高。所以陈墨被打的次数更多了。
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陈墨如果没有拜师荆无命,而是拜师独孤一鹤门下,大概也不会有如此快的进步。
荆无命、陈墨师徒两人一路东行,陈墨曾问荆无命我们去哪里,或许是近些日子陈墨的表现出奇的好,令其心情也好了不少,给出了回答:松江府,见薛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