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明白一个底层逻辑,上千年来,王朝崛起与衰败,都离不开‘饱’‘暖’二字。”
“老百姓衣食无忧,安居乐业,都是在每个王朝最鼎盛的时期,反之亦然。”
“例如离我们最近的元末,华夏大地饿殍满地,宛若人间炼狱,洪武帝也是因为吃不饱饭,才加入的红巾军造反,倘若有口饭吃都不止于。”
朱棣的表情凝重,老父亲的那一段‘创业史’,他再清楚不过,从小听到大,耳朵都快起茧子了。
苏白顿了顿,又道:“底层逻辑讲完了,那我再来问你,导致蒙元衰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当被问到这件事的时候,朱棣身上的气势顿时大变,沙包大的拳头狠狠锤向石桌,怒不可遏道:
“元狗暴政,不当人子,把咱们汉人当狗一样奴役,朝廷朝令夕改,乱象丛生,贪污腐败,敲骨吸髓,还淫乐成灾,痴迷享受,不顾老百姓的死活!”
“它不亡国谁亡国!”
苏白摆了摆手,示意小伙子别那么激动,道:
“你说的这些,是导致蒙元灭国的直接原因,而并非我问的根本原因。”
“那又是什么玩意儿?哪来的这么多原因啊?说一千道一万,不就是四个字么,鞑子该死!”
朱棣一双牛眼瞪的溜圆,哼哧哼哧地喘着粗气。
“有完没完?再废话我回去补觉了。”苏白单手扶额,也是拿这愣头青没招。
毕竟是个勋贵二代,人家老子是随朱元璋打天下的,最痛恨的便是那些鞑子,倒是也能理解。
“有完有完——苏先生您说,我这不是生气嘛,一时就没控制住。”
朱棣有些不好意思,旋即将桌上剩的吃食简单收拾好,给苏白腾出一块趴着的地方。
苏白倒也不客气,一个人就占了大半个桌面,哈欠连天的讲道:
“说白了,导致蒙元灭国的根本原因,无非就是天灾,至于你说的,那是人祸,也是其次的。”
“水灾、旱灾、蝗灾、地震、瘟疫、饥荒,数不胜数。”
“无地不灾,无年不荒,老倒霉蛋了属于是。”
“还有,你不要小瞧了华夏民族骨子里的韧性,有一丁点活下去的希望,就不会有人愿意躺平等死,这也让蒙元朝廷苟活了近百年。”
“而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便是那不讲理的极寒天灾!”
苏白偏过头,望向一脸震惊的朱棣,严肃的说道:
“方才我说过了,自古以来的王朝更迭,始终围绕着‘饱’‘暖’二字,而当这两个字,同时不能被满足,也就预示着天下大乱!”
“曾几何时,山东淮北水草丰美,养育了多少代汉家儿郎,而如今耕地变成了马场,不知多久才能恢复如初,更有数之不尽的良田,被那些该死的牲口毁于一旦。”
“千疮百孔的国家本就粮食严重紧缺,老百姓食不果腹,又遭遇了千年难遇的极寒天灾,济阳大风雹、滑、浚三州、元城十一县,饥民七十一万六千九百十一口,而未记录在册人的更是多如牛毛。”
“此时不反,更待何时?”
朱棣听的目瞪口呆,惊的下巴都快掉下来了。
“所以,苏先生的意思是.......大明也会被极寒天气折磨,再次陷入吃不饱也穿不暖的循环??”
“没错。”苏白摇头叹息,郑重地拍拍旁人的肩膀,无奈道:
“你其实也应该发现了,近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入冬早,一年比一年更冷,眼下秋老虎才刚过去,便已是寒风瑟瑟了......”
“这便是我说的,千年未有之变局!”
“天下大势重新洗牌,是华夏这条巨龙屹立不倒,亦或是由盛转衰,从受到他国敬仰,到受到他国欺凌,都将由大明奠基。”
“这将是一个分水岭!”
朱棣震惊到无以复加,下意识地打了个寒颤。
...............
新书启航,招募船员,跪求各位彦祖们的支持!
跪求收藏,鲜花,评价,打赏!
这对作者菌,真的非常重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