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天 > 历史军事 > 独治大明 >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你是真该死啊

第四百一十七章 江南你是真该死啊(2 / 2)

“哪怕难办亦得办,难道咱们的商品要给日本和蛮夷席卷一空吗?”

“咱们总不能要用刀子架在他们脖子逼他们使用银元,此举跟北虏又有何区别?”

……

今日召开最高会议主要内容正是商讨新币在江南推行遇阻一事,虽然他们意识到废除银本位的重要性,但亦是不愿意采用武力的方式。

理论上,朝廷通过武力确实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酿造大的反抗势力。

历朝历代在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通常都想到发行大钱来解决,但以一当百的大钱往往加剧货币体系的崩塌,更是促使地主阶层倒戈。

现在他们想要通过武力迫使江南所有地主使用新币,且不说能不能做到,哪怕真能做到亦得面临不可预测的大动荡。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王朝彻底失去了民心,失去了整个江南地区,那么难免要面临政权更迭的命运。

徐琼虽然的声望不及刘吉和尹直,但却是坚定的帝党:“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你们就别在这里抱怨了,咱们朝廷接下来该如何在江南推行新钱,今日必须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

吏部尚书李裕和工部尚书贾俊知道光抱怨确实无济于事,只是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不由得暗自感到一阵头痛。

按现在的情形,江南的地主阶层已经开始抱团,朝廷现在通过政令的方式废除银本位制简直是难于登天。

“虽然遇到了阻碍,但咱们朝廷自然是继续要求整个江南推行银元结算。从布政司到府,再到州和县,要求所有地方官员倡导百姓使用新钱,禁止白银在市面流通!”兵部尚书刘宣深谙治军之道,当即率先表态道。

自从思想上由虚转实后,他亦是觉察到军队的中低层将士无非是为权为钱,而今饱读圣贤书的地方官员必定同样如此。

只要朝廷拿捏着地方官员的前程,那帮地方官员必定不敢阳奉阴违,而是乖乖贯彻大明朝廷废除银本位制。

工部尚书贾俊的心里微微一动,便是认真询问道:“刘尚书,这个方向是没有错,但该如何层层施压下去,又如何让整个江南的百姓都接受新钱呢?”

“自然要对推行不力的地方官员进行问责!凡是不积极的州县,不仅州县要免职,连同知府都要进行惩处!”兵部尚书刘宣避免后面的问题,却是揪着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做文章道。

吏部尚书李裕掌握百官的升迁,却是轻轻地摇头道:“刘尚书,新币在江南推行不力,固然有部分官员懈怠,但而今想要跟宋澄那般为民请命的地方官员亦是不少。以知县为例,一县之地有辅官、吏员和衙差,一旦下面的人不干活的话,知县想干活亦做不成任何事!”

“李尚书,你此话怎么像是帮地方官员开脱呢?”兵部尚书刘宣的眉头蹙起,却是对李裕的动机进行质疑道。

礼部左侍郎周经等官员并没有地方官的履历,现在听到李裕这一番袒护地方官员的言论,亦是不由得面面相觑起来。

吏部尚书李裕知道在场有些官员过于理想化,便满脸认真地道:“别看知县风风光光的,但咱们大明官员都是流官,仅仅带着几名随从到地方上任,甚至连当地的方言都听不懂。反观吏员和衙役都是本地人,而这些人通常都跟地方大宗族和乡绅有关,所以新币推行不畅并不能一昧地怨地方官员懈政!咱们只有找到真正的病因,这才好对症下药!”

虽然他没有知县的任职经历,但亦是地方担任监察御史,还出任过山东按察使和陕西布政使,加上担任吏部尚书以来亦是认真听取下面官员的工作报告。

结合着自己实际的工作经验和下面官员汇报上来的情况看来,他意识到衙门吏员和差役的重要性,这帮人一旦联合甚至可以轻松将知县的权力架空。

此次废除银本位制在江南推行不畅,新币迟迟打不开局面。如果仅是几个地方如此,那么自然是该地的官员怠政,但整个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便不能全怨地方官员不作为了。

虽然匪夷所思,但一些偏远的地区,其实会出现知县害怕当地吏员的情况,甚至不敢受理有关吏员的案子。

如广东下面的新安县便发生一个颇为神奇的案子,负责选拔的承行吏员遭到同僚陆荣祖殴打致死,结果新安知县居然不敢管,直到苦主的亲属上告广州府才被惩治。

“既然吏员和衙差才是祸首,那么咱们便问责吏员和衙差!”徐琼得到李裕透露的情况后,当即便进行表态道。

不等李裕有所表态,刘宣显得苦涩地道:“徐阁老,这下面的吏员和衙差是吏滑如油,且不说基数过大,而且他们不见得稀罕那份差事!”

本章完)

最新小说: 后院通古代:开局秦始皇来敲门 史上第一豪横 神话三国之魏武枭雄 割鹿记 穿到原始大陆搞基建 毁灭吧!我的恶魔室友们 穿回古代去探案 认真躺平,佛系宫斗 我,最强毒士,女帝直呼活阎王 穿成土匪?那就造反当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