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的北京,没有春风化雨一般的柔弱。
就好比日期失调的女子一样,哪怕平常温柔似水,这时候也是满心的恼火,火气上涌没有地方来发泄。
携护卫和随身太监一同出行的朱祁镇看着宫苑道路旁盛开的迎春花,心情也是愉悦了几分。
但他此行的目的却并非是这些春花秋月,而是前日上奏的国科监的儿童们。
出宫向北行了数里,也就是如今鼓楼东大街北、顺天府署旁便是小朱划定的新机构国科监所在。
小朱单薄的身子没有随自己的父亲爷爷,这群孩子们毕竟还未见过这位大明的统治者。为了避免给孩子们太多的压力,小朱此行为了低调行事,小朱特地换上了一身常服,乌纱折角向上巾,盘领窄袖袍、两肩各金织盘龙一、腰系琥珀金玉带、脚蹬一双黑皮粉底皁靴。
但这身打扮属实是贵气十足,步入国科监正门,迎面的是淳淳水流的假山水流,山下有座小潭,潭水不深,有几尾锦鲤在其中游逸。
正是小朱特意叮嘱的,取鱼跃龙门之意。
沿廊右转,前头便听到一阵连成片的脚步声。伴随着少年人、孩童的嘈杂声。
朱祁镇抬头望过去,乌泱泱。几十个少年人,皆着新衣的孩子们已然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迎着这伙人的注视,朱祁镇看着高低不齐的这群孩子,这是大明未来的曙光。
混在人群里有个小不点,脸蛋上还挂着些许的婴儿肥。睡眼朦胧的跟着大部队在行进,朦胧的眨着眼睛,小朱不由得漏出笑意。
径直到这国科监办公地点。
面前胡子花白的老头还在给面前桌上的一幅幅大字帖描红画圈,并没有发现小朱的到来。
身旁的太监想上前提醒,却被小朱拦了下来,这老头正是国子监祭酒李时勉,明朝最高学府的掌门人,曾经因为王振的生日未去拜寿,被王振绑在国子监门口半月。
“这王振,当斩了。”小朱心里暗暗道。
眼看半个时辰要过去了,小朱清了清嗓子,老头却头也没抬“什么事,说吧。”
小朱不气反笑,这老头从自己太爷爷的时候就专门气皇帝,把自己爷爷气的让武士拿金瓜打断他三根肋骨。
这老头是忠我大明朝的。王振那档子事是咱家对不住他,小朱心想着。
李祭酒见来人久未言语,抬起头来。却发现面前坐的正是大明皇帝朱祁镇。慌忙起身参拜“臣罪该万死··”不等他说完小朱摆摆手“好了,李祭酒不知便无罪。”
小朱吩咐身后的太监给老头那凉透的茶杯里添了水,又接过小太监给自己泡好的茶水。缀饮一口才缓缓开口道‘李祭酒,现在这国科监的科目课程可有?’
老头不紧不慢的回答“禀陛下,目前国科监设四书、五经、兼习《性理大全》以及律令、书数、习字习射等。”
小朱道“目前国科监学生、教员都有几何?”
老头答道“当下国科监学生百二十,教员共十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