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怎么回事?你知道他?”底下的一名学生问道旁边学生。
“我跟你说,叶师兄可是咱们的亲师兄,他当年写过一篇文章,讥讽了当下社会教育的不公,人的浮躁,这都没什么。最最传奇的是,据说这篇文章被当时的总书记亲自点评,并好好给教育部的领导们上了一课。”这名同学一脸骄傲的说道。
其实,同学们都夸大了事实,叶明的文章确实写的很好,辞藻华丽,针砭时弊的点评了当下教育的不足之处,并得到某位领导的评价。最后不知怎么就流传成另一个样了。中国的流言,从最初的版本,流传到等你在听就是另一个故事的地步。
“让叶明给大家分享一下他的经验,心路历程。”曲老师说道。
叶明自认为有能力给眼前的学霸们讲授一下经验,“同学们,你们当中有人去过大山里的学校吗?”叶明环顾四周问道。
没有一个学生回答。“看来你们都没有去过,从古至今,教育的资源都没有平衡过。古代能念书的都是家里颇有资本的人家,最次的都是地主阶级。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贫困的山村学校进行投资,还有希望工程等公益组织进行援助。但是,这还不够,他们想要读书,却没有机会,因为他们做了人生中最错的选择,投错胎了。”叶明说的有些好笑,但同学们都没有笑出来,仿佛有一根鱼刺卡在喉咙里。
“也许有人要说,谁让他们投错胎了?”叶明又说道。
“可是要知道,你们坐在这宽敞的教室里,享受着现代化的教育,这无形中就浪费了资源,用农村最土的话就叫占着茅坑不拉屎。”
“做人要有一个精神的目标,钱不是你们这种精英们所追求的目标,钱够花就可以,相信你们毕业后都能凭着京华大学的毕业证敲开一个好的公司的大门。人离开精神就是一个行尸走肉,你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你们要支撑起国家的脊梁……”叶明深情的劝说大家,请他们珍惜这大好时光,坐在教室里不干任何事情就是最大的浪费。
下课的铃声响起,叶明和曲老师离开教室,留下一群深思的学生们。
“大明呀,听你今天的一番话,老师大为震惊,看来你回到家乡是一个正确的决定。”曲老师感慨的说道。
从那个岁月走过来的人,真正懂得今天的教育来之不易。
“老师,我今天过来有一件事想麻烦您。”叶明对曲老师很了解,老师是一个专心最学问的人,他没有文人们弯弯绕的心,反倒像个军人一样,说话直来直去。
“老师,我在家乡办了一个学校,通过今年毕业班的成绩,学校的名声也渐渐广为人知,可以预想到今年开学会接收一批学生,学校里只有我和娜娜,所以想麻烦老师,替我们学校宣传一下。至于工资,两千块钱一个月,如果学生们的成绩有提升还会有奖金。”叶明直截了当的说道。
叶明打算回去就把学校买下来,学校是村里的,相信以叶明的面子会让村长做出让步的。
“没想到呀,才短短几个月,大明你就做出了这么大的成绩。”曲老师感叹的说道。
当初他以为叶明回到乡村,也就真变成了一个乡村教师,这辈子就毁在在了大山里,没想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这件事就包在老师身上了,老师也没有帮助过你什么?这回就让老师这把老骨头在发一回光。”老师还小小的调侃的说道。
“老师,真是太感谢您了,我替学生们感谢您。”叶明给老师深深地鞠了一躬。
叶明之所以没有聘请有过工作经验的老师,一是,工资高。二是,叶明要在学校实行新的教学方法。老教师会用他的经验做出影响学生们的事情。总有一些糟粕会遗留下来,不如重新推倒,从头再来。
叶明和赵娜与老师攀谈了一会儿,就离开了老师的办公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