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的心里惋惜得很。
杨明江这么好的天赋和品行。
要是当年他没有失踪,在皇家长大就好了。
太子心里涌起一股酸意。
杨明江这孩子是调皮点,但是本心不坏。
是个脚踏实地做事的人。
朱棣慢悠悠的走回高堂之上,坐到龙椅上。
“杨国公,你想要什么赏赐?”
听到朱棣这句话,杨明江懵了一秒。
就这,竟然还有赏赐?
你来找我进货不就相当于赏赐了吗。
杨明江一时之间想不到什么赏赐。
众大臣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杨明江。
朱棣对杨明江的喜悦之情众人都看在眼里。
这杨家两父子怎么就那么好运。
杨士奇在太子面前是个红人。
他儿子杨明江也在皇上跟前开了脸。
杨明江一时之间也想不到什么赏赐。
他看了看站在身旁的于谦。
忽然灵光一闪。
“启禀皇上,臣不要什么赏赐。但是臣有话要说,臣认为江南河堤修复一事,要是派于探花去,那就再好不过。”
“这样,夏尚书也不用离开户部。”
朱棣略微惊讶,这小子竟然不要什么赏赐。
于谦也震惊的看着杨明江。
于谦虽然想要为名做好事。
但是自己要是一上任就这么大个差事。
于谦也怕自己干不下来。
他心里知道杨明江是为自己好。
江南修缮河堤一事是个肥差。
于谦要是干好了,那往后官途便是青云直上。
杨明江用鼓励的眼神看向于谦。
那眼神全是满满的信任。
但是坐在高堂之上的朱棣却是犹豫了。
于谦给他的印象并不差。
但是修缮河堤事关重大。
特别是江南一案的河堤,江南一带的粮食产量是整个大明朝最大的。
今年就是因为江南一带发生洪灾,导致今年整个大明朝有三分之一的百姓饿肚子。
江南就是整个大明的粮食命脉。
容不得一点差错。
朱棣原本想拒绝这个提议。
杨明江又说出一句。
“微臣认为夏尚书完全可以在京城先待着顺便指导于探花。若是于探花担不下这个责任,那么夏尚书再去也不迟。”
“完工之后,夏尚书可以去检验成果。”
朱棣又开始犹豫了。
杨明江说的,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朱棣还是犹豫不定。
“夏爱卿,不知你意下如何?”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