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听此话,眼睛都亮了。
“哦?”
杨明江继续道:“最近咱们第七部发现几种农作物,产量大,好种植。亩产几百到一千斤不等。”
“且收成快,臣回来时,就在紫金山山脚下种下几十亩,现在已经收成了。”
朱棣心中震惊。
这小子动作太利索了,一点都不含糊。
“正好现下京中,流民暴增,臣愿把这近十吨的粮食,全部捐出!”
朱棣一听,立马大喜过望。
“本来想着过几天和户部交涉好了再来跟你汇报。但是在微臣都进宫了,就顺便跟您说了。免得微臣在多跑一趟。”
朱棣一听此话,虽然心里开心,但是嘴上还是说着。
“朕就没见过你这么省事的三品尚书!”
杨明江听此话嘿嘿一笑,连忙开始为自己辩解。
“皇上你也知道,微臣的第七部刚刚起步,臣这第七部官员都没招全乎。全靠微臣一人忙活,微臣现在真是分身乏术啊!”
朱棣看着杨明江这副破皮赖脸的样子,心中就涌起一股烦闷。
“朕知道了,你走吧。”
朱棣顿了顿,随即又提醒杨明江。
“记得尽快把那个什么海别娘仨儿接回来,让自己妻儿在边境吃苦,像什么样子!”
杨明江面露喜色。
“臣,遵命。”
随即一蹦一跳的走出奉天殿。
朱棣望着杨明江那嘚瑟的背影,失笑摇头。
“小孩子心性。”
随即朱棣又拿出笔墨。
冥思苦想良久,写了‘朱祁阳’和‘朱祁月’两个名字。
朱棣满意的将纸张拿起来观摩。
“这可是朕的曾长孙长孙女,以后可不能薄待。”
随即朱棣越想越开心,甚至一个人哈哈大笑起来。
一旁的小鼻涕也露出微笑,发自内心的为朱棣开心。
杨明江走出皇宫后,直接回到第七部。
不过他没有直接回到第七部,而是去了户部。
此时夏原吉端正坐在值室中,左手拿着算盘,右手拿着笔墨,皱着眉。
估摸着又是为朝中银两和灾荒的问题苦恼。
听见杨明江走近的脚步声,夏原吉还以为是底下的官员前来上报了。
头也不抬一下,说道:“把文疏放那吧,我待会儿看。”
夏原吉说了之后半天,也不见文疏放在书桌上,于是疑惑抬头。
“杨尚书?!”
杨明江来到户部是夏原吉没有想到的事情。
只见夏原吉连忙站起来,行一个平辈礼。
杨明江也是一拱手,弯腰,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