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兄,您真是一个救天下人于水火之中的大菩萨!”
“在下一定将您的功绩原原本本的写在奏疏之上!”
“绝不会贪得您一分一毫的功名!”
“杨兄,我代这天下百姓向您一拜!”
夏原吉说得最后,声音已经抑制不住的哽咽。
杨明江就这样看着夏原吉一个七尺男儿向自己下跪磕头。
一时之间,不知道如何是好。
这是一个真正的好官。
良久,杨明江才叹了一口气。
那语气颇为无奈。
见夏原吉还没有要起身的意思,杨明江走过去,弯腰伸手,亲自将夏原吉扶了起来。
“分内之事。”
“只是这天下,还需要你这样的人多多努力啊。”
夏原吉感激零涕的望着杨明江,又埋首擦了擦眼泪。
随即像是想到什么。
“杨兄,我这就回去办这件事,这件事一定要尽快办好,不然枉费了杨兄你的一片苦心。”
说罢,夏原吉又将玉米揣进了自己怀中。
杨明江望着夏原吉远去的背影,暗暗感叹。
“这样的人,为何没有像于谦一样在史中名声震震呢?”
杨明江望天表示疑惑。
“可能是因为历史之中有太多这样的人了。”
“多到,装不下这小小的史书吧……”
……
时间很快来到一个月之后。
在这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
京城之中的难民少了很多。
地主粮商手中的粮食也全部低价被朝廷收购,放置于国库粮仓之中。
朱棣看了夏原吉的奏疏之后,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哈哈大笑。
看着杨明江的眼神就像是在看一个宝贝一般。
甚至破例,将杨明江的三等国公升为二等。
这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位能跟那些开国大将比拟的人物。
天下的百姓都知道,有一位少年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