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朗看着若有所思,沉默不语的四皇子接着说道:“王家自从王老太爷去世后就受到了京城各世家明里暗里的打压,每个家族都希望能自家占据王家的地位。王家也顺水推舟,默默退出了家族斗争的中心。但是王家的底蕴是不容小觑的。”
四皇子听着自家舅舅的分析,赞成地点了点头。饮了一口茶后就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舅舅所言甚是。王家底蕴的确比现在许多看起来兴旺的家族深厚许多。早些年我偷听到父皇在王家安排的暗探都在王老太爷驾鹤西去的那年被拔清得七七。可见王家的实力。更不说王家多年和各大家族姻亲等错综复杂的关系。王家小辈里也有许多不错的,前几日父皇还夸奖王家长子为国之栋梁。”
秦朗看着分析头头是道的四皇子,欣慰地点了点头。但还是有些心疼这个早慧的孩子,伸出手摸了摸四皇子。但又自觉失礼,又默默收回了手。
四皇子敏锐的发现了舅舅想收回去的手,牵住舅舅的手:“舅舅,我任何时候都是你的小辈。我们这样早早打算也只是希望在宫里平平安安的生活。父皇有太多的选择,没人可以是他坚定选择的对象。我们只是为了自保。”
秦朗看着早慧的四皇子又想起自家妹妹这么些年遭受的暗箭明枪,忍不住声音哽咽道:“知道的,知道的,舅舅知道的。你和你母妃好好的就行,有什么事就递消息出来。家里一定全力以赴。”
四皇子看着哽咽的舅舅,想起这些年经历的事情,也不禁酸了鼻头。但是想着以后的路还要走下去,四皇子哑着声音道:“我知道的,舅舅。我会保护好自己和母妃。”
秦朗看着四皇子既心疼又欣慰。二人又谈了一下陪读的事情,就分开回了秦府一趟。四皇子在秦府用了晚膳,就匆匆回宫了。
贵妃一直在宫中等着四皇子回宫。四皇子看着母妃宫中的灯火,就知道母妃肯定是特意等着自己问问秦府的事情。
四皇子就加快了脚下的步子,候在门口的嬷嬷们看着四皇子跨进门,就差人给贵妃通报。
四皇子看着自家母妃陪嫁的嬷嬷,就笑道:“嬷嬷,墨风现在长高了许多,大表哥还说墨风可是顶顶厉害的。”
嬷嬷听着四皇子说自家孙子的事情,心中自然是高兴极了。一边给四皇子领着路,一边回着话道:“是大公子教导得好,大公子对墨风的恩情,老奴一家都记得的。四皇子,您小心脚下。”
四皇子看着引路的嬷嬷,想起母妃说的这位现在已经头发花白嬷嬷一家的事。
嬷嬷是母妃陪嫁大嬷嬷之一,她本是官宦之家的当家主母。没想到在党争时站错了队,家里都被充了奴。家里的男子死伤惨重,嬷嬷凭着自己护住了自己和已经怀孕的媳妇。后来更是救了母妃一命,外祖母当时就问她要什么赏,她没想着去了奴籍回复自由身,反而求着能让她们去秦府,愿意伺候秦府。
因为嬷嬷救了自己如珠似宝的女儿,外祖母就准了她。就这样嬷嬷和儿媳就到了秦府当值,在后来的日子里。嬷嬷跟着外祖母,凸显出当日当家主母的智慧,帮着外祖母处理了不少事情。
在母妃快进宫时就指了嬷嬷来母妃身边,同时把她的孙子墨风扶着成为了大表哥的伴读。
母妃说嬷嬷是一个顶聪明的,自进宫以来帮着母妃培养势力,护着母妃的周全。更是在母妃生产时救了我们母子。
外祖母知道了嬷嬷的救主之功,就去了墨风的奴籍,还准许他在秦府和家里子弟一样受大儒授课。
想着想着,就走到了母妃身边。四皇子先给自家母妃行了礼。贵妃看着刚刚痊愈的儿子那里忍心让他行久了礼。急急扶着自家儿子起身,牵着来到了位置旁坐下。就开始问秦府的事情,问问自家母亲和兄弟姐妹的情况。家里人的情况,四皇子都极有耐心的回着自家母妃的话。贵妃想着家里的事就有止不住的话说。
四皇子就淡笑看着母妃,十分享受温馨时刻。四皇子和贵妃一问一答,时不时贵妃会激动地站起来。但是又意识到失态就会端庄地坐回座位。四皇子看着这样的母妃,觉得好笑就低低笑出声来。
贵妃似乎是觉得在自家儿子面前失了分寸,就忍不住干咳掩饰尴尬。突然灵光一现,就转头看着四皇子:“你此次出宫这么久,刚刚才恢复。让母妃好担心。”
四皇子知道母妃是在找补,也就笑着对着母妃道歉:“回母妃,是儿子不对。不应该为了替母妃关照到秦府每一个人而回晚了。”
贵妃看着四皇子的笑模样就知道自己又被自己儿子打趣了。也没有再继续问四皇子秦府的消息,就和四皇子说起了正事。
贵妃端坐问着四皇子道:“宫里最近在选伴读,你有什么打算。”
四皇子也知道这事情的重要性,就正襟危坐,回复母妃。把和舅舅商量的结果说与母妃听听。
母妃肯定的点点头,就道:“你和舅舅考虑的十分周到,母妃也会助你选上合适的伴读。今天你也在外面逛了这么久了,也是时候回去歇息了。不要太累了,你的身子还没好利索,千万不要逞强。”
四皇子乖乖地行礼就退下了,嘱咐着嬷嬷好好照顾母妃,就自己回房了。
与四皇子这边温馨不同的是皇后宫里。皇后把儿子牵到面前就问道:“皇儿,你和母后说。你父皇有没有给你指定伴读,指定的谁?”
四皇子就说道:“母后,父皇没有指定人选。但是除了舅舅家的,还有一个人选。儿子准备选一个好把控一点的新贵人家。舅舅家底蕴深厚,新贵人家用起来就好把控,到时候可以随时弃用。”
皇后听着皇儿所说,微微皱起好看的眉毛:“伴读可是以后的左膀右臂,可得仔细斟酌。万不可有随时弃用的打算,要不然容易生二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