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瞻洲——西部青珂州
茫茫海天之间,孤峰峭拔,云雾缭绕一百零座大山回环阵列,成苍龙之象。
其中艮位之上,有一宏伟山峦,名为障岩山,此山山势巍峨险要,以障岩山为门户连同一百零座大山内成天地。
此间藏有南部瞻洲最大的道派势力——弥恒道。
障岩山上盘有三峰,分别是燕荡峰,擎云峰,横流峰。擎云峰飞流激瀑,腾空震荡,汇流成溪,溪流沿山而下,汇聚成潭,潭水旁坐落着一座半圆宏阔道场,森严宁谧。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十几个身形面朝东方,盘膝而坐,服气餐霞。
障岩山作为弥恒道门户所在,乃一派重地,门中时常遣门中长老驻守于擎云峰,一来是用于守护门户,二来是指点青云阁天赋弟子修行。
一道青濠之气裹挟着两片白云从擎云峰瀑流之中闪过,落在横流峰道场半空。
遁光显出一只鹤影,鹤背上坐着一个方脸道人,此人头戴纯阳冠,峨冠博带,大袖飘飘,手持拂尘,腰上系着一只大红葫芦。身后随侍童子高举着两座云罗混金伞。正是障岩山驻山长老周坤。
这周真人却并不从遁光中跃下,而是把手中拂尘一摇,顿时足下生出一座方圆百丈的角楼台。二十四道玄拱玉柱围成一圈。
一座精巧飞檐,更可见云气隐隐,芳草兰芝点缀其间,十分清奇瑰丽。
此时光华闪动,金台之上延伸出四道紫雩如同浮梯,直落在道场正中。
众位弟子更不迟疑,依次踏上那虹霓阶梯。
这倒不是这周真人处处彰显自己驻山真人气派。而是他所修之功法奇异,一日之中除了子、午两个时辰之外,须头不顶星,足不履尘。因此每次出行不得不将云罗混金伞与落尘金台两件法宝随身携带。
不过片刻,周坤于金台上中庭主座坐定,庭下众弟子站成两列。
细看这左右见人已到齐,周坤身后一名道童,举起一只玉磬轻轻敲击一下,发出一声清脆悠远之音。
众弟子拱手一礼,肃然而立,并无半分失礼,虽然在列皆为天才横溢之辈,但尊师重道乃弥恒道门规所在,恃才傲物乃是大忌。
周坤拂尘一摆,开门见山说道:
“十日之后便是真传铨选会,想必消息灵通的有些已经知道了,此番乃是万载以来弥恒道第一届真传铨选,自灵气复苏以来,尔等勤修不纂,可不就是为了这如今一争?”
听周真人此言,在列之人个个不露声色,显然无论是否提前得到消息,眼前这件事都不算突然。好几人双眸中精芒闪动,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周坤目光扫视在列众人,解开腰间大葫芦,拔开木塞,顿时酒香四溢,痛饮了一口静静说道:
“此番晋升气御境并且在真传铨选中拔得头筹的人将作为弥恒道子,修弥恒真法,得全宗倾力培养,在三年后的四洲演法上作为弥恒道的代表出战。”
“四洲演法极为重要,前些日白日星现,依据古典记载,不是有人沟通星神得到承认获得传承,便是大妖出世,汲取星力扭转乾坤,此番演法目的便是探探是否是哪一家出了不世出的人物,顺便历练一下本道弟子。”
听闻此言,在列众人顿时有人喜来有人忧,喜者情难自禁,双眸神光闪烁,忧者眉眼低垂,目光暗淡,什么不敢直视周坤。
弥恒道作为上古传承的道门大宗,避世多年,其间法门如天上繁星,不可胜计,但术有深浅,法有高下。
青云阁在弥恒道地位非同小可,俨然如此宗制度之柱石。
弥恒道的根本之法乃是《清虚玄化演灵图》,此法乃无上妙诀,直指大道,堪称镇宗之本,立派之基。其余无数法门,皆为其旁支变化,注解演变,在修习本经的过程中所积累心得,熔成一家。
清虚玄德道尊乃弥恒道开派祖师,能在偌大的四部州立下玄门正宗的名头,便得益于他直取本经,走通大道。
但是直接由领悟本经入手。了悟玄机证得大道,却难之又难。非有大毅力、大智慧、大机缘者不能为之。
依据古典记载,不依傍旁人,观览真经,突破至洞虚境界的,不过数百人;初窥道韵,臻至化神之上的大能境界的,上下过十余人而已。有许多原本惊才绝艳、资质超卓的修道种子,竟止步洞虚于之前,令人扼腕长叹。
因此,因袭前人转注之成法,是绝大多数弥恒门人的选择,这是一条容易而务实的道路。但是凡事有利则有弊,既然承袭前人之路,也就难以突破前人桎梏。修习某一位前辈转注的功法,自身修为至多达到与这位前辈相当的境地,无法超越。
如此一来,后来修士所修炼的“成法是何品级,那就是决定其最终成就的重要关口。意欲一窥大道,就必须修炼开辟道途的真君大能留下的功法。
若所修之法承袭自修炼到通窍、洞虚境界的修士,这类弟子被称作“外府别传一脉”。此辈是弥恒道中的绝大多数。
若所修之法传承自曾修炼至化神真君大能的修士,那其人的身份便是“内府真传一脉”;此辈人数极少,却是弥恒道传承至今的真正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