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建安元年!
汉献帝携百官仓惶逃往旧都洛阳。
曹操迎汉帝归朝迁许都。
曹操政任司空、行车骑将军,挟天子以令诸侯,声威大震,已有窥视天下之势!
汉大将军袁绍痛悔错失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机,大为震怒。
......
冀州,邺城!
“致圣,你真的要离开冀州吗?”
河北四庭柱之一的张郃看着眼前的一位年轻谋士,坚毅的脸上透出一抹苦涩。
“儁乂,除了离开之外,我还有他法吗?”
“我赵彻虽是寒门,比不上那些士族门阀的谋臣武将家世显赫,但是可忍熟不可忍,既然袁绍如此对我,这冀州城,我为何还要留?”
年轻谋士丰神俊秀的脸上满是愤慨与不屑。
那袁绍袁本初因眼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在议事堂上大为震怒,因为他曾经比曹操更有机会去挟天子以令诸侯!
袁绍之怒,本应是对郭图这类曾力阻袁绍迎汉帝的谋士,但那些个士族门阀的谋士们三言两语便将罪责推脱到了赵彻身上。
而之前赵彻提的建议,却是迎汉帝入邺城,挟天子以令诸侯!
可笑的是,那袁绍竟不分青红皂白当众将赵彻狠狠责骂一顿,出身士族门阀的满堂谋臣也指着赵彻的鼻子冷嘲热讽。
至于为什么会这样,赵彻心里清楚的很!
关键因素就是他寒门子弟的身份!
袁绍不想轻易责怪那些士族门阀出身的谋臣武将,怒火只能发到赵彻的身上,纵使赵彻平日颇有智谋,但也根本改不了寒门的本质!
在这个时代,寒门就是原罪!
在士族门阀眼中,寒门与贱民无异,有何资格与士大夫同坐庙堂?
“唉,致圣,我知你胸怀韬略有经天纬地之才,他日必成大器,离开邺城可曾是想好了投奔何处?”
张郃遗憾的摇了摇头,他赵彻是同乡,关系极好,但这次的事情他也无能为力,赵彻说的对,袁绍这里的确不适合他赵致圣再待下去了。
“我此去应是投曹操。”
“曹孟德曾颁发招贤令。”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诸位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埋没在下层的人才,只要是有才能的就举荐出来,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们。)
“在这乱世之中,唯有曹操才能让我一展宏图了,儁乂,你可愿与我同去!?”
赵彻的目光中有着希翼,张郃是不可多得的将才,如果此时能和他一起去投曹操,肯定要比日后被迫投降更好。
“袁公毕竟与我有知遇之恩,致圣,祝你此去,前程坦荡吧,也许以后还需你帮我一把嘞!”
张郃笑着摇摇头,虽然赵彻的遭遇让他也对袁绍有些不满,但身为武将哪有随便改换门庭的道理。
再说他毕竟是河北四庭柱之一,与赵彻普通幕僚的身份不同,袁绍岂会轻易放他离去?
“哈哈哈,放心儁乂,我相信终有一日,你我会再次共事,到时我自会助你!”
赵彻自信一笑,随后张郃道别,他也与这位同乡好友暂时分别。
不过赵彻知道,张郃以后终究是要归曹的。
没错,事实上赵彻并非三国原住民,而是魂穿的‘天选之子’,不过这天选之子这些年过的稍微有些凄惨。
虽然他拥有前世的记忆,但却因为出生在寒门,十几年过去了,他依然毫无建树,只在袁绍处做一末等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