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心里有些着急,这话说的吞吞吐吐的,听着难受。
“只不过得花不少银子。”
“大量种植土豆,那其他庄稼肯定就会减少。”
“土豆肯定是要全部收上来做种子的,拿来抵赋税肯定不合适。”
“为了不让肿了土豆的百姓饿肚子,朝廷出银子去收购,那才是最合适的。”
只要银子能解决的问题,对于朱元璋来说,就不是问题。
按照儿子的说法,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办法。
培育出前几批种子后,每个县都安排人去推行,只要有足够的产量,不愁百姓们不愿意种植。
同样的,也只是花点银子而已。
“儿子,要不,这事你来接手?”
朱橚把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似的。
开什么玩笑,自己对现在优哉游哉的生活很满意,没必要揽那么多事情在身上。
把土豆推广到整个大明,那得多累?
“爹,儿子还是专心研究作物的好,万一哪天又发现什么新的高产作物,那不比什么都强?”
朱元璋一想,儿子说的没错。
要是真的再次发现新的高产作物,那大明的百姓就有福了。
“那咱就依你,专心的研究你的作物。”
“只是,不能耽误了每日的功课,要是宋老夫子告状,咱可得收拾你。”
“不会的。”
见儿子点头确认,朱元璋就准备回宫,忽然想起什么,回头问道:
“你还学着古人养门客?”
这是正经事过去,来找麻烦的。
大明的王爷私养门客,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朱橚微微一笑,喊出一个人的名字。
“赵七九。”
片刻,从屋内走出一人,来到朱橚面前。
“少爷,有事吩咐?”
这个人朱元璋见过,之前在田间干活的人中就有他。
却不知道儿子让这人出来干什么。
“爹,这就是儿子养的门客。”
看着满脸憨厚笑容的赵七九,朱元璋不知道该说什么的好。
什么时候门客还需要下地干活了?
是自己孤陋寡闻,还是儿子对门客一词有什么误解?
“赵七九,你这门客还需要下地干活?”
朱元璋把疑惑给问了出来。
“回陛下,小人只不过是一个农夫,平时种种地,再干些杂活。”
“门客什么的,小人实不敢当。”
仔细打量,发现赵七九双手布满老茧,确实是一个农夫的样子,也就没有再问下去的必要。
朱元璋挥了挥手,打发他继续回去干活。
“儿子,这不叫门客,这些人就是你的长工。”
“爹,长工叫起来多难听,还是门客说出来威风。”
“随你吧!”
朱元璋一脸的无可奈何,你爱叫什么叫什么。
“爹,儿子想找你要点东西。”
“想要什么?”
“给我的门客要些令牌。”
令牌?
什么令牌?
朱元璋有些懵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