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剽窃来的诗歌,出塞。
就这样被县令给剽窃过去了。
美其名曰为了董卓好。
“孩子,你只放心。”
“待你成年,本县令想尽一切办法。”
“力保你举孝廉,力保你出仕!”
县令十分欣喜地拿走了董卓的得意成品!
出塞诗歌!
县令将竹简收好,并叮嘱董卓。
“此事不可与外人说,这是本县令上个月的俸禄。”
“好孩子,你且拿回去补贴家用。”
说罢,县令将一个干瘪的钱袋子从腰间取下,交给董卓。
作为一县之令,一个月的俸禄就这么寒暄?
董卓:“......”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张老先生:“......”
我这小婿,到底还是将不要脸发挥到了极致!
一老一小两人,目送着县令兴高采烈离去。
“孩子,此你人生之不幸,亦是老夫家门之不幸呐!”
这话,张老先生也只敢在县令离开后才说出口。
“不过,你不必为此感到气馁。”
“大丈夫之志,应如长江东奔大海。”
“今日挫折,何足挂齿。”
“他日一笑而过!”
老先生安慰董卓。
董卓叹气一声,他没有像寻常小孩那样,去追赶县令。
然后大喊着这首诗是我哒!
都是我哒!
这样做无济于事,只会徒增笑话。
“卓,虽有东去大海之志。”
“却流程缓慢,征程多艰。”
董卓满脸无奈。
他本来想成为大汉最高的董卓!
但穿越过来,连续挥出三板斧之后。
结局却是这般。
令人唏嘘。
老先生听到董卓的回答,顿时对董卓高看一眼。
这小子年纪不大,却对答如流。
属于自己的诗歌被抢走,仍保持镇定。
没有这个年纪该有的撒泼打滚。
西凉北地未来枭雄,非此子不可!
张老先生暗暗点头。
董卓又道:“然,江河之水,总有入海之时。”
“而人生之志,却常常难以实现。”
“令人。”
“抱憾终生。”
董卓看向张老先生。
“老先生年轻时,可不曾想过在此地教书吧?”
这一番话,让张老先生沉默了下去。
小子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半晌。
老先生复而起身,抚须笑道:“平心而论。”
“老夫今日在县城中的地位、家庭,已非常人所能及。”
“知足不争者,亦能常乐。”
董卓闻言,拱了拱手。
“小子受益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