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大人抓捕了地痞流氓,不然草民就要家破人亡了。”
“大人,你是好官啊!”
现场的呼喊声震天响,仿佛怕县令听不到他们的感谢。
也不怪大家兴奋到失常。
实在是李浩上任以来做的事,让老百姓一百个满意。
打击贪官污吏,抓捕地痞流氓,退还脏银,哪一件不让老百姓激动万分。
此时李浩的口碑,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极高的。
这几天县城的老百姓议论最多的,就是丹阳县出了个为民做主的好官。
甚至于,李浩的好名声都传播到了县城外的乡村地区。
要知道。
在这个信息传播极度不发达的古代。
李浩可以做到这一点是多么的难得。
尽管县城外的农村地区和县城,都属于丹阳县的治理范围,这个信息传播速度还是很慢的。
一般而言,丹阳县农村的老百姓几乎很少来县城。
可能一个月来一次县城都算多的。
只有少部分头脑灵活的老百姓,十天半个月来县城采买一些日常用品,然后拿回乡下售卖。
也正是这些小商小贩,把丹阳县新任县令的事迹带回了乡下。
而打击贪官污吏,抓捕地痞流氓,退还脏银这些事。
不管是哪个朝代的老百姓,都是及其感兴趣的。
于是。
当小商小贩把李浩的事迹告诉村民后,每一个听闻的村民兴奋异常,迫不及待的把消息告诉其他人。
就这样,不到几天的时间。
县衙新来县令的事迹,迅速就传遍了丹阳县的每一个村落。
连丹阳县农村地区的老百姓,都很高兴丹阳县出了个好官。
更何况县城这些亲身经历的老百姓呢!
听着大街上老百姓的赞扬,李浩很受用,心情无限好。
身为一个地方的父母官,没有不喜欢治下老百姓夸赞的。
李浩也不例外。
别说李浩开心了,就是跟在李浩身后的这近百人,也面露喜色。
他们还是第一次感受到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感激。
虽然不是感激他们的。
但他们是县令的属下,同样与有荣焉。
随着李浩一群人往城外走去,越来越多的老百姓得知这一消息。
于是老百姓纷纷向城门赶来。
大家都想看一看新上任的县令长什么样。
毕竟没有人不对传闻中的县令感兴趣。
看看到底是如何厉害的人物,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的肃清丹阳县的环境。
大家对县令仰慕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