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里的内侍和沉甸甸的马车浩浩荡荡直往信王府走去,一路上的人们指指点点,还以为是天子要让信王就藩之国,至于怎么在朝野中引出一番风雨暂且不表。所幸信王府后院占地面积广、房间数量多,这一百名内侍来到府中之后便立马安顿了下来。
收拾完毕后,朱友建便让徐应元和王承恩挑了十名看着敦厚老实点的太监到后院教授玻璃制作技巧,另外二十名精干利落的则由魏忠贤的本家孙子魏江带着去大德昌熟悉经营,顺便帮忙装修。
皇帝送来的这些太监本来就在内书堂接受过司礼监的初步教育,在宫里严格的规矩也培养了他们的服从性,所以,很快十余人便都制造出了自己的第一面玻璃。朱友建知道这些太监在宫中没有任何收入,而且放出宫外来之后也缺少生存能力,便决定对这些太监采取绩效考核制度。朱友建将这十余人分为二十个制作小组,每四人选出一个组长对小组负责,从宫中来的太监首领王化贞则对这二十个制作小组负总责。按照正常速度,每个小组一天工作五个时辰,可以制造出四十块玻璃或者十面镜子,每个小组每月完成一千二百百块玻璃或者三百块镜子的生产量,则该小组的每个人员可以获得基础工资五两银子,王化贞可以获得五十两银子。产量每提高百分之十,每个人额外发放基础工资百分之十的银子作为绩效考核。当然,如果有人私藏玻璃或者镜子出去售卖泽扣除本小组所有工资,如果将配方和制作方法泄露则直接处死。
这也是绩效考核制度的雏形,虽然被派遣到信王府来要从事生产活动,以后信王就藩的时候也要跟着信王去封地。但是,信王开出的工资条件对于太监们来说很有诱惑力。来到宫中的人基本上都是穷苦人家的孩子,五两银子如果寄回家一半,都可以让家里的亲人过上不错的日子,攒上一年就可以回家盖上一座大房子。所以每个人都充满干劲,连王化贞也觉得日子有了盼头,一年六百两银子的收入足以让王化贞老家人过上县里的上等人的生活,还可以为他过继几个孩子来养老送终。
信王府中的伙食水平本来就比宫里下人们吃的饭要好,干劲十足的太监们身上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儿,一个下午二十个小组便生产出了三百块玻璃,不仅让朱友建感叹有钱能使鬼推磨在哪个时代都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到了晚上,魏江也带着店里的二十名店员回到了府里,原来的皇店设备布局和装修就已经很完善,经过两天的改造,已经基本符合朱友建的设计思路。第二天一早,朱友建一行人便运着玻璃来到了大德昌楼下。庞大的队伍行进在大街上想不引人注意都难,更别提车上还运着几百块晶莹剔透的玻璃,随着队伍的行进,越来越多的人跟着队伍来到了大德昌的楼下。
吃瓜群众在哪个时代都少不了,朱友建带着太监们风风火火就开始了窗户的更换和安装,随着第一块玻璃窗户的安装,大家都大为震惊,京城是大明王朝的首善之地,但是自诩见多识广的京爷们确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多大,透明度这么高的玻璃。玻璃在这个时代的造价本来就昂贵,看信王这做派,看来是要把整个大德昌的窗户都换成这种玻璃窗户啊。
窗户安装完毕后,朱友建看着乌压压的一大片吃瓜群众就知道玻璃的名气是彻底打响了。“各位老少爷们,本王是天子御弟信王朱由检。这座大德昌便是本王的产业,现在我们安装的是玻璃窗户,玻璃窗户可以遮蔽寒风,防止声音泄露,还可以增加室内的采光,最重要的是价格亲民。现在大家可以到口楼里来参观,欢迎。”看着门外跃跃欲试的吃瓜群众碍于自己的身份不敢进来,藏在人群中的陆文昭和他的手下们便纷纷起哄,“走,去开开眼”“看看王府的条件到底什么样”说着便在人群里开始推搡,有了第一个吃瓜群众,一群人便纷纷涌入大德昌。
完全迥异于这个时代的装修理念让众人为之耳目一新,从一楼一直贯通到三楼的天井也被朱友建将楼顶改为平开并且在中间位置改为玻璃窗户镶嵌,此时阳光从楼顶天窗射入,整座楼里的光线都炽热了起来。本来这个时代的纸糊窗户不仅挡光,又不能完全隔绝风和寒气,玻璃窗户的出现可以说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朱友建还贴心的推出来了买十块玻璃送窗帘的配套服务,棉布做成的窗帘轻轻一拉,一下子便将室内和室外隔绝,室内的人可以清楚看到室外的情况,室外的人却无法看到室内的景象,可谓是充分考虑了私密性。
“来,各位,请跟我到二楼来”看着众人一下子被玻璃窗户所吸引,朱友建便领着众人来到了玻璃展示区。在这里四种种规格的玻璃都标好了价格,像正常人家用的宽一尺高三尺玻璃售价一两银子,小型窗户玻璃宽一尺高一尺玻璃售价三钱银子,而落地窗宽三尺高九尺的玻璃则售价二十两银子。玻璃的价格看着虽然高,但是一般百姓只需要块玻璃便可以将正房换成玻璃门窗,并且一次性购买五两以上,我们还包上门安装,送窗帘。同时,今天我们决定在你们中间选五户,免费更换免费安装。没有被选中的户,今天可以在楼内缴纳定金,前一百户我们半价安装。”
京城中干帮闲一天也可以拿到两百文也就是两钱银子的工钱,像普通人家购买块玻璃便可以将正房换成玻璃门窗,也只需要四十天的工钱,所以基本上京城中大部分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玻璃的效果大家亲眼见过之后,对自己的纸糊门窗便有了一种排斥。思量一会后,来到楼里的三百多人都选择了缴纳定金进行门窗更换。半晌的功夫,店里便进账了五千多两银子。只把魏江和手下的二十名店员学徒看得喜上眉梢,心中只觉得信王殿下比古代那管仲和范蠡都要厉害百倍。
有道是打铁还要趁热,眼看大家纷纷抢购,朱友建便安排学徒到客户家中去进行玻璃门窗更换,奈何大家的热情超乎了朱友建的想想和玻璃的生产能力,朱友建只好和不能接着进行安装的客户约定一定旬日之内完后才能安装,虽然众人心中瘙痒难耐,但是碍于信王身份,只得作罢。只有朱友建知道,这是后世东瀛车的销售套路—饥饿营销,您呢,得加价。朱友建相信,经过半个月的发酵,这四百个人会成为玻璃门窗最好的推销员,整个京城都会陷入对玻璃门窗的疯狂追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