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洪武二十五年。
太子朱标薨逝,京师缟素。
驻各地藩王,在朱元璋的命令下,回京崩丧。
金陵城外的驰道上,一行人骑着战马,黑衣劲装进退有度。
整个队伍都弥漫着一股铁血气质。
不仅如此,这队人的腰间都憋着一个铁盒子。
盒子通体漆黑,上面刻有花纹,让人十分好奇里面装的什么东西。
这队人马的后面,是几辆大车。
车上的东西用白布盖着,勾勒出的形状也十分古怪。
让人看了浮想联翩!
此地是进京要道,就这么几天,已经陆续有各地藩王进京。
京师附近的老百姓,因为太子薨逝,不得有其他娱乐节目。
此时也都来这里凑热闹,想看看那些久未回京的王爷们。
而各家藩王的队伍,携带的物品,自然是这些人讨论的重点。
一个茶摊上,一群闲汉正在讨论刚刚过去的黑衣队伍。
“这队人好生奇怪啊!”
“是,简直是生人勿进,我刚才远远看了一眼,都被吓到了!”
“说来也奇怪,这些人应该是赵王朱杞的手下,却为何连刀剑都不佩戴?”
“朱杞?可是杞人忧天的杞?”
“据说赵王殿下是皇帝陛下在宫外所生,后生母过世,才被接进宫里封为赵王的。”
茶摊的老板,年过半百,听到众人谈论朱杞。
此时一边把茶从炉子上提起来,一边道:“诸位,洪武皇帝的这位九皇子朱杞,可是不一般。”
众人一听,连忙竖起耳朵。
茶摊老板久居此地,接待各地客商,消息最为灵通。
就听老板继续道:“听说这位九皇子,生母不详,且有早夭之相,所以一直养在宫外。”
“及生母过世之时,赵王才十五岁,接入宫中,两年后才封赵王。”
众人一听,纷纷好奇。
既然有早夭之相,却又为何长成了?
不仅如此,皇子既已经成年封王,其生母便不应再是不祥。
怎么说,也得给皇子的母亲一个身份。
这对皇子来说,十分重要!
可赵王不一样,他被接入宫后,由朱元璋亲自教导两年。
随后才放出去就藩。
这么看,皇帝似乎十分爱护此子!
“老板,这赵王殿下难不成是陛下最喜欢的儿子?”
茶摊老板听完摇头叹气:“那肯定不是!陛下最爱的儿子,自然是太子……可惜……”
说到此处,老板也不说了。
众人也都有些神伤。
太子朱标的名声,民间也有流传!
是位温润如玉的太子,与铁血皇帝朱元璋完全不同。
自古百姓,谁不希望统治者脾气温和呢?
只可惜,太子薨逝,令人唏嘘!
“而且,若是赵王被陛下喜爱,又怎会被封到辽东那个苦寒之地?”
“听说那地方,白毛雪下起来,长达四五个月!根本不是人住的地方!”
“捕鱼儿海之战后,辽东归我朝所有,但真正愿意去那地方的又有几人?便是连边军都不愿意镇守。”
老板一番言辞,还涉及到了大明军事,不过都不是什么秘密。
进京押解赋税的各支队伍,在此处汇集落脚之时,也会谈论起各地风光。
茶摊老板东一耳朵西一榔头听了不少。
众人闻言,纷纷点头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