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文官们见状,也忍不住鼻酸。
大明百姓苦啊!
就算是老朱当了皇帝,真正能吃饱饭的年月也不多。
如今有了红薯,百姓终于觉得有了活下去的希望!
御史铁铉此时道:“诸位同僚,宫中还未传出消息吗?”
“百姓在此聚集,为了仙粮哭喊,若是不进行安抚,恐怕生出问题。”
另外一名御史也点头道:“正是如此,九皇子飞天,百姓聚集只当是好奇心,可这粮食就不一样了。”
“事关生计,恐怕再无人出面,就要激起民变了!”
二人忧心忡忡,正决定一起进宫面圣。
忽然听到洪武门内传来声音。
“圣旨到!”
所有人闻言,全都跪了下去。
“洪武二十年,九皇子朱杞发现仙种红薯,朕感念百姓耕种不易,特命九皇子将种子带往辽东苦寒之地耕种实验。”
“若粮种确如九皇子所说,亩产奇高,耕种容易,则令京师各地推广种植。”
“如今九皇子归京,朕闻红薯种子在辽东长势喜人,特命其将种子献上,由司农寺组织百姓进行耕种。”
“从今日起,大明得此仙种,饥荒不再!”
跪着的众人,无不激动不已!
铁铉等御史更是明白,老朱的这道圣旨文辞浅显易懂,就是发给百姓听的。
果然,百姓听完之后,在洪武门前山呼万岁!
但是铁铉听着听着,就察觉出不对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九皇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九皇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铁铉皱眉,这么一来,九皇子在民间声望,如日中天了!
可是,他却不甚满意。
区区庶出皇子,怎配如此盛名?
铁铉是支持朱允炆为皇太孙的。
朱标薨逝,其他的皇子都不是长子。
唯有朱允炆算得上长孙!
如此,才符合老朱自己定下的规矩,立长子为储君。
可是现在,朱杞横空出世,恐怕他们这群人支持的朱允炆有些危险了!
铁铉和一众御史正在讨论。
忽然发现脑海里关于皇孙朱允炆的视频,有了新的变化。
再也不是单纯的读书论政了。
………………
对比视频中,原始大明世界。
朱允炆正在东宫内读书。
过了半晌,就见一个美妇走了进来,正是太子妃吕氏。
吕氏带了一碗补品,看见自己儿子在读书,脸笑的跟一朵菊花似的。
朱允炆对自己这个母亲,感情一般。
甚至有时还会觉得吕氏厌烦。
若不是吕氏出生低,是后来扶正的太子妃。
那自己何须在这东宫里生活的谨小慎微?
特别是在朱元璋面前,做小伏低,装成一个乖孩子。
朱允炆站起来拱手道:“母亲,你来了。”
吕氏笑着道:“吾儿读书辛苦了,把这参汤喝了吧。”
朱允炆没拒绝,端起碗来,三两下就喝了。
吕氏正要再问两句,忽见宫人来报,说老朱召见朱允炆。
朱允炆不敢耽搁,整理了一下衣服,就急匆匆走了。
可此时,视频的镜头却没跟着朱允炆离开。
吕氏在朱允炆的位置上,收起刚才慈母的神色。
对着下人道:“朱允熥的参汤送过去了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