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时间转瞬即过
新世界
机床的出现,虽然并没有对大商产生什么革命性的变化,但是在一些工具原型跟理论上都有了很大的帮助。
这是打牢地基的进步,所以韦尔这几个月过的很开心。
对于国内的叛逆反倒是不是太放在心上,就那么几个跳梁小丑罢了,早晚解决都行,但他有预感,自己如果灭掉了这些人完成了封神榜后,或许这个视频对比系统就会有消失的风险。
从这个视频对比系统里得到的奖励,韦尔目前还是很满意的,所以他还不准备这么快的结束封神榜的使命。
而旧世界
武王姬发有着同样的感觉,所以在攻下游魂关后,他有意的休整了下部队。
更多的观摩韦尔的施政可以给他未来的施政得到更多的经验跟指导,不过左右是一点时间而已,现在的大商,已经只剩下孤悬的朝歌城了。
稍晚一些完成伐纣的任务,对他来说,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困扰。
系统声在两个世界再次响起
旧世界内视频画面上
在纣王韦尔誓师东征数日后,大军抵达东伯侯姜桓楚的领地东鲁,得到天子亲征消息的姜桓楚连忙率众迎接。
一见面,姜桓楚就向天子请罪,韦尔虽然心中对他不满,但姜桓楚毕竟是自己的岳父,又雄居一方,所以也不好太让其难堪。
毕竟东夷能够一直在大商东部存在,东伯侯的一直讨伐不力是脱不了关系的。诸侯王于君主的关系就是这样的,相互信任,又相互提防。
养寇自重,也算是一种常规手段了。
对东伯侯这几年的“征讨不力”淡淡地一笔带过,好言安抚了几句,韦尔重点询问了东夷那边的情况。
东夷人善于射术,骑术高明,远程攻击相当厉害,最喜游斗战术,大商军队往往还在远处就受损无数,等到花代价冲近后,对方又以飞快的速度撤离,商军就好比一个威力强大的拳头,但是始终打不到对方的身上,逐渐被消耗、拖垮直至失败。每次击退或打败东夷,商军都要付出数倍于敌人的代价。
韦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知道姜桓楚固然有保存实力的念头,但东夷也确实难缠。不过他既然决定御驾亲征,就要来个一鸣惊人,让天下诸侯都知道天子纣的威仪,也让他们知道现在的大商,究竟有多强的国力。
于是乎在东伯侯的领地盘桓了几日,带上了东伯侯以及他的三万大军,十三万军队,号称二十万,再次向东夷进发。
随后又到了攸国,攸国是殷商向东南方向扩张的前沿阵地,最初由商王武丁分封其子“子攸”于此。
攸国国君攸侯喜算是韦尔的亲戚,也是纣王的老熟人,在先帝时期,就曾经多次入朝歌,且几次陪同帝乙剿灭东夷的入侵。
又在攸国接收了攸侯喜的一万兵马后,十四万,号称四十万的征东夷大军这才完成的完全体的进化,正式开始发动对东夷的战争。
东夷自然不可能只会站着等着挨打的。在得知隔壁的大商纣王率领四十万大军要来攻打东夷的时候,东夷国主甚至嘲笑商国国军不会用兵,人来的越多,只会让他们死的更快。
就在大军刚踏上东夷国土,就探子急报,东夷有穷氏率有虞氏、有扈氏等族联军正在往此处赶来。
韦尔听见东夷人既然敢自己往大军脸上撞,不由得笑着摇了摇头。或许他们以为自己所率领的大军还是东伯侯过去与他们战斗时的旧军队吧?
大军分为前军、中军、后军。前军是先锋部队,由黄飞虎任统帅;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三军主力所在,自然由天子本人坐镇;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有老将邓九公坐镇。
其实韦尔在中军真的只是坐镇,坐着喝冰镇饮料,然后看李靖指挥。
面对探子来报东夷人的情况,李靖直接做出了部署,布阵,防御姿态迎敌。
毕竟大商军队军器先进,防御战是最能体现出装备优势的战斗。
到了下午大概三点,远方果然出现了东夷人的军队身影。这军队怎么说呢?
按照韦尔的看法来说,就跟电视上看的印第安土著一样,身上文着刺青,穿着兽皮跟其他不知名植物纺织而成的皮甲,拿着骨质的弓箭与刀枪。
虽然大商这边的军队其实也没高级到哪里去,不过最少都是有经过鞣制的简单皮甲,武器方面也已经普及到了青铜,大军军阵前还有纣王韦尔发明的战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