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椿此时也明白过来了。
自己想要安安稳稳地做一个蜀地的小藩王已经不现实了。
按照原来的剧本。
大明朝第二位皇帝朱允炆实行削藩,矛头直指叔叔辈。
若非朱椿性格懦弱,讨了朱允炆欢喜,也难逃此劫。
说到原来的朱椿。
他确实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原主喜好读书做学问,博综典籍,容止都雅。
在朝廷上被人成为“蜀秀才”。
其创建的蜀王府,被人成为古皇城。
挂在蜀王府正厅中央的忠孝为藩的传统,让他成功终老。
三位皇帝都没有动他,这也和他的性格有关。
但是。
整个大明朝如同朱椿这样运气好的藩王又有几个。
整日活的心惊胆战是为了什么。
自己若是不提前布局。
到那时蜀地繁荣景象被朱允炆看去。
岂能不动心思?
那他的结局可想而知。
肯定不如原来朱椿的结局好。
而且现在的局面更加复杂。
对比系统降临。
所有他做过的事情,都有可能被系统曝光。
自己老老实实地做个蜀国小藩王不现实了。
蜀国如此富庶,定然是别人拉拢的对象。
他不想随随便便惹进朝堂争斗。
就只有一条路。
……
此时。
远在京都。
朱元璋面色冷然,面对朝堂下王公大臣怒道:
“咱就不明白,建国二十六年,国库一直亏空。”
“你们到底是怎么帮咱看天下的。”
“二十六年前,咱吃不起饭。”
“二十六年后,咱的乡亲还是吃不上饭。”
朱元璋的目光扫视着大臣,他的眼神如同利剑一般,锐利而寒冷。
底下大臣一个个低着头,心惊胆战。
他们知道,朱元璋的怒火一旦燃烧起来,就会有几颗人头落地。
这几年。
朱元璋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前几日还在朝堂大发雷霆,叱责蓝大将军不忠心。
户部节度使李善长从队列中走出,禀道:
“禀报皇上,各藩王所缴纳税款,下月即可到京。”
朱元璋愤而起身,嘲讽道:
“李善长,你当咱不知道他们能交多少银子。”
藩王需要向朝廷缴纳税款,农田赋税所收比例虽高,却不占大头。
商业又遭受打压,一度使得藩王赋税成为国库收入占比最小的一项。
想要靠几个藩王缴纳的税款让大明朝活着。
简直痴心妄想。
交的银子还不够他每年播下去的奖励。
朱元璋脸色冷了又冷,国库空虚,外将又要银子。
到底该怎么办!
李善长脸色一变,支支吾吾半天没想到该说些什么。
国内天灾连连,自由田的税收极为有限。
外患攻击又十分凶猛,朱元璋不得不将国库银子尽数拨给驻外军队。
如此。
该当如何!
他虽然智慧极高,但是遇到这种实际问题,他也一时拿不出银子。
其余六部官员,皆是面面相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