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都能解决了。
“对了,蜀王提了什么要求没有。”
朱英连忙说道:
“蜀王心念皇上不容易,两千万两不要了。”
“只要皇上拿几块地换了就行。”
朱元璋眼神一亮,地咱不有的是,又提醒道:
“耕地可不能给。”
耕地是百姓赖以为生的根。
动了耕地,就等于动了大明根本。
朱椿早就想到这一点。
所以提前与朱英交代,此次要地,只要外城的荒地,但必须是平原地。
这点说与朱元璋听后,朱元璋点点头,说道:
“这点朕答应了,具体多少地,与户部及工部登记在册。”
接着。
朱元璋便问起最关心的事,骑兵与步兵。
这两点只要朱椿答应,那外患不足为虑。
大明朝百年内不会再有安危。
朱英眼珠转了转,拜倒在地:
“臣该死,臣没把这件事办成。”
朱元璋眉头微微皱起,问道:
“此事,椿儿没答应?”
几万兵马,哪里是那么容易组建的。
他也不过是怀着试一试的心态。
接着便听朱英说道:
“蜀王殿下说,几万兵马,一年就要上前往两银子,打死他也养不起。”
“若是皇上肯拨银子,蜀王殿下说倒是愿意试一试。”
朱元璋顿时怒气冲冲地说道:
“好家伙。
还敢跟咱要钱。
大明朝穷成什么样了,这两千万两都是刚拉的饥荒,他能不知道。
你也是,不答应,不会谈条件么。
椿儿这么会赚钱,养兵马应该不成问题。”
朱英要的就是这句话,沉吟一阵说道:
“不过,蜀王殿下倒是提了一句。”
“若是养几万兵马倒也不是不行,只不过,希望皇上给三年的皇家特权海外通商权。”
话音落下。
朱英抬头看向朱元璋,见其脸色发黑,急忙转圜:
“臣以动摇国策,没敢答应。”
“蜀王殿下又说能解决倭寇问题,还能帮助粤闽地区发展经济,以后再也不用朝廷的赈济款了。”
“兹事体大,臣不敢轻易答应。”
说完。
朱英拜倒在地,没有起身。
龙椅上。
朱元璋眉头紧蹙,思考着刚才朱英的话。
海外通商,粤闽地区的官员不知提过多少次了。
他之所以没有同意,担心最多的就是倭寇的问题。
此外。
商业一旦成型,必然动摇国之根本。
天下人都去西洋寻发财的机会,谁来种地。
没有种地的,粮食从何而来。
如今大明的粮库都是空的。
所以重农是肯定的,至于能不能通商。
朱元璋一时间没有想透,只对着跪在地上的朱英说道:
“此时暂且不要回蜀王。”
“过几日,咱要亲自去蜀地看一看。”
“至于能不能答应他的条件,过时再定。”
<crip i="halfHi_crip">$(".").la().ala("halfHi");iou(fu(){$(".oE").la().bfor("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