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安率领的军队终于来到了汴邺城外,戚安在城外安营扎寨后,张通、夏颖和冯瑜便来了。
“我很好奇,贼兵攻占汴邺,理应重兵把守城门,你们是如何出城的?”
张通笑道:“你可不要小看了靖安院的能力。”
几人将赵信的计划告诉了戚安,戚安听后,问道:“需要我做什么?”
“这个你先别急,我会派人去跟诚武取得联系,看他有何安排。”张通给夏颖使了个眼色,夏颖也没说什么,行了个礼,出了军帐。
夜晚,赵信独坐屋内,喝着茶,轻摇折扇。夏颖不知从何处进了屋,赵信对于她的前来倒也不奇怪,起身相迎。
“大军已至,院长让我来问问你,下一步计划是什么?”
赵信想了想,附耳说了几句。夏颖将他的话记在心中。
“对了,我暂时无法自由出营,可能得辛苦你多跑几趟了。”
“明白。”
夏颖回营后,将赵信的话告诉了几人。次日,戚安亲率大军,兵临城下。朱明并未将他们放在心上,派遣温延率领“森”字营出战。温延出城,戚安横枪立马,厉声呵斥道:“无知草寇,占我城池。王师到此,还不快快下马受缚。”
温延听后,大笑:“就凭你?笑话。就让你见识见识,你温爷爷的厉害。”
温延拍马上前,舞刀直取戚安。戚安手握丈蛇矛迎战。几个回合下来,戚安仍旧威猛无比,温延却有些无力了。自从进了城,温延便疏于锻炼,沉迷于酒色,身体早已大不如前。戚安瞅准时机,一矛刺向温延。温延躲闪不及,被此中右臂,手中的刀掉在地上,人伏在马背上,败逃回城。
朱明听后,大惊失色,明白这一次的敌人没有那么好对付,忙唤来王正和另外四个首领,共商退敌之策。
戚安回营后,也与冯瑜、张通商量下一步的行动。
“今日之胜,一是因为贼兵懈怠,无防备;二是因为贼将无能。想必之后贼兵定会有所警惕,硬碰硬我们未必有胜算。”
“那正好呀,诚武兄不是说要我们输一阵吗?干脆,明日一战,我们就佯装战败,实施诚武兄的计划。如何?”
冯瑜想了想,说道:“虽然诚武让我们按照他的计划尽快行事,但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有些事情万万不可操之过急。”说完,又与戚安低语几句,戚安听后,连连点头:“行,那就听你的安排。”
次日,两军于城外对峙。戚安、冯瑜骑在马上,戚安手握丈蛇矛,冯瑜手握点钢枪。朱明这边,除了温延,和殷褚安,其余首领全部带兵出战,包括王正。两军对垒,互相拌了几句嘴后,邓宇、陶诚挥刀拍马出战,戚安二话不说,挥舞着丈蛇矛,策马上前迎敌。虽然是以一敌二,戚安却丝毫不惧,游刃有余。邓宇眼见无法快速击败戚安,偷偷退下,让陶诚挡住戚安,自己在一旁观望。陶诚举刀砍下,戚安将蛇矛一横架住。邓宇瞅准时机,绕到戚安身后,想要偷袭。冯瑜放下邓宇的小动作,忙举起点钢枪,策马上前,用枪挑开邓宇的刀,与邓宇打了起来。数回合后,仍旧不分胜负。就在这时,城里跑出来一个小喽啰,来到朱明身边,低语几句。朱明大惊,忙下令鸣金收兵。其他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朱明已经下令,也不敢不从。邓宇和陶诚抛下戚安、冯瑜,拨马转身回城。戚、冯二人也不追赶,带兵回营了。
回城后,众人才知道,就在刚刚,有三只官军从防守薄弱的北城门杀了进来,冲入“鑫”、“渊”、“烈”三大营,在营里横冲直撞好一会儿,等到温延和殷褚安带人赶来,才离开。
朱明大怒:“又被摆了一道!气煞我也!”
“大哥无须动怒,还好没有什么损失。”邓宇劝阻道。
朱明余怒未消,问王正:“军师,我们不能再被他们牵着鼻子走了。拿个主意,我一定要扳回一城。”
王正想了想,说道:“城外有一处山林,可藏数人。明日出战,需两位头领在那里设伏,再由一位头领诈败而逃,引诱敌军进入埋伏。”
“好,那么该由谁去埋伏,谁诱敌呢?”
“这……”王正欲言又止,朱明见状,说道:“但说无妨。”
“是!”王正冲着朱明行礼后,接着说道,“邓宇、陶诚二位头领率领自己的部下去设下埋伏。大哥,得辛苦您一下,需要您亲自做饵,诱敌进入埋伏。”
朱明还没来得及说些什么,其余三人率先拒绝。
“那不行,假如大哥受伤了怎么办?”
“就是啊!这样,我做饵,大哥去埋伏。”
王正看了眼朱明,朱明清了清嗓子,说道:“军师如此安排,一定有他的道理。”说完,看向王正。王正会意,向众人解释道:“大哥是大头领,只有大哥亲自出现在两军阵前,他们才不会有所怀疑。况且大哥的武艺又岂是那两个人所能及的?就算是一挑二大哥也不会有任何危险的。”
朱明听后连连点头。
丁欢说道:“可是叔父……”
“好了!就依军师所言。都回去准备吧。”
三人无奈,行礼后离去。
次日,朱明披挂上阵,骑马缓缓走到阵前,让戚、冯二人出战。戚安和冯瑜见只有朱明一人,互相对视一眼,驱马上前。
“我看你二人倒也是人才,给那狗皇帝效忠不值当。不如归顺于我,等我夺下这江山,必定重赏你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