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江宁,赵信为夏侯兄弟安排了住处,然后赵信就开始宅在家里,不再出门。每天喝茶看书,有的时候也会找夏侯兄弟来闲谈。
这一天,赵信和夏侯明在下棋,夏侯朗和高俊、李康切磋武艺。袁攸带着小柔、卫兰儿准备去布行,询问赵信要不要一起出去走走。卫兰儿自从跟着赵信他们来到汴邺,袁攸便把她带到布行,有意培养她,想让她帮着自己管理布行。没想到卫兰儿的女红出奇地好,而且脑子活络,总能提出新的想法。
“那倒不必了。在汴邺的时候每天提心吊胆,太累了。现在会江宁了,不想动弹。你去布行的话让老高跟着,早点回来,别太劳累。”
“好好好,我知道。”
袁攸几人离开后,夏侯明不禁感叹道:“之前虽然知道嫂夫人是有名的女富商,但没想到她的产业竟然……有那么多,几乎整个江宁的布行都是她名下的。”
“这……还好吧。”
“这叫还好?大哥呀,你要知道,江宁的富庶程度可是全国第一的,甚至就连京都都比不过它。嫂嫂是江宁唯一的女富商,那……那得多有钱啊?”夏侯朗此时也走了过来,补充道。
“行了,这些小事先不去管。你们接下来有啥安排?”
夏侯兄弟对视一眼,说道:“没有,怎么了大哥?”
“过几天我和攸儿要去京都办点事,你们要是没啥安排的话一起去吧。正好带你们去京都看看。”
“京都啊,我们小时候倒是去过几次,只不过很久不去了。可我们同去的话,不会影响你们吗?”夏侯明问道。
“别担心,又不是什么私密的事情。再说了,说不定到时候我还需要你们帮助。”
夏侯明看了一眼夏侯朗,然后点头说道:“好!”
京都皇宫里,隆和帝看着手中的花名册,旁边站着张通。自从李若云的事情发生以后,隆和帝意识到前朝宰相刘筌虽已致仕,却仍有门生故吏在朝中身居高位。细想来,或许自己曾经做出的许多决定,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了刘筌及其心腹的引导。在靖安院一处的努力下,成功将朝中所有与刘筌有关的官员悉数筛选出来。
“就这些?”隆和帝询问一旁的张通。
“是的,陛下。经过仔细筛选,这些就是前朝宰相刘筌的心腹以及他的门生。”
“竟有这么多人,而且许多重要官位都被他们占据,细思极恐啊!”
“那陛下,这些人,我们该……如何处理?”
隆和帝走到书案前将花名册放下,微微转过头来说道:“这种事情,何必问朕呢?他们现在做的也还不错嘛,让他们继续干下去又有什么问题呢?不过……”隆和帝转过身来,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呢,我看了一下,这些人好像大多数年岁已高。朕担心,继续工作下去的话,他们的身体吃不吃得消啊。”
张通听出了隆和帝的弦外之音,说道:“陛下体恤臣下,用心良苦。放心,臣一定会妥善处理这件事的。”
“爱卿能替朕分忧,朕心甚慰。过几日,朕要闭关斋戒,然后去神山上香。没有什么大事就不要让人来打搅朕了。”
“是!臣明白!”
“行了,你先退下吧!”
张通行了个礼,离开。
袁攸、赵信带着夏侯兄弟、高俊、李康和小柔再度来到京都,先去拜见袁政。
没想到袁政竟然没去上朝,袁攸有些惊讶,问道:“父亲,一般这个时候您不应该去上朝了吗?今日怎么在家?难不成身体有恙?”
袁政没有回复:“先进屋再说。”
一行人进屋后,袁政问道:“这二位是……”
“哦,介绍一下,这位是夏侯明,字宇辉;这位叫夏侯朗,字耀尘。这二位是我的朋友,带他们进京转转。”
“伯父好!”
袁攸问道:“父亲,到底发生什么事了?”
袁政叹息一声,说道:“这个节骨眼上,你们不该来京都啊。”
“什么意思?”赵信问道。
“哎!看来你们还不知道,前不久,大量官员集体致仕,理由基本上都是年老体弱,无法继续工作。”
“这有什么问题吗?”袁攸问道。
“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这些官员,基本上都是……都是……”
“都是什么?”赵信追问道。
袁政犹豫了一下,低声说道:“根据我所得到的情报,他们基本上都是前朝宰相刘筌的人。”
赵信和袁攸听后,大吃一惊:“刘筌?就是那个……”
袁政点点头:“是的,就是他。所以,我怀疑,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只怕……是圣上的意思……”
“什么?那您……”
“哦,别误会,我又不是刘筌的人,我没受到影响。只是现在这种情况,我怕终究会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