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声响,详谈甚欢的二人转头而视。
见到年幼的孟晓冬,眼中尽皆闪过一缕赞赏。
孟父快步上前,对着那中年和尚行了一礼:“孟广盛见过大法师!”
那和尚站起身来,虚扶一把:“你呀,还是这么多礼。”
“大师与先父乃旧交,这一礼也是应当。”
中年和尚闻言,便不再强求,忙招呼孟家父女落座。
不过呢,在坐下之前有个小插曲。
那就是和尚轻轻摇晃一下藤椅,以免藏身其中的小虫被压死,方才邀请孟家父女落座。
“这一转眼,七兄也走了好些年了,而我也出家多年。”
望着故人之后,和尚一声微叹。
“多年不见大师,如今观之,大师何故如此消瘦?”孟广盛好奇道。
“仅仅是褪去负重而已,当不得如何!”大和尚笑容温和的摆了摆手,并亲自为孟家父女沏了新茶。
而后介绍到:“这位是我的一位故交之后,你身旁的小姑娘想来便是小冬了吧。”
孟广盛颔首道:“不错,这便是我女儿小冬了!”
和尚了然的点了点头,转过身来:“这位是我好友之女,善喜绘画,今日来此便是与老衲探讨一二。”和尚指了指一侧默默饮茶的女子说道。
闻言,女子放下茶杯,对着孟家父女点了点头笑到:“大师一生所学令人叹为观止,今日之谈,晓曼受益匪浅。”
这话可不是陆晓曼自谦,而是经过沟通,今日才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论才情,眼前这大和尚在民国这波然壮阔的大时代里,也是自成一派的宗师级人物,别说是如今还未成长起来的陆晓曼,即便是后来最巅峰之时的她也远不如如今的李叔桐。
李叔同,或者称之为弘一法师,在这个时代里,代表了全才,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琴棋书画等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书画之道上,堪称双绝。
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创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他把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推向了极致,“朴拙圆满,浑若天成”,鲁寻、郭沫弱等现代文化名人以得到大师一幅字为无上荣耀。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同时,他也是中国第一个开创裸体写生的教师。卓越的艺术造诣,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的精神财富,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是中国绚丽至极归于平淡的典型人物。太虚大师曾为赠偈:以教印心,以律严身,内外清净,菩提之因。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就是这么一位当世文坛泰斗,出家后便又称为当时佛门首屈一指的大师。
也许,对于弘一法师来说,干一行爱一行是平常事,但在世人眼中,这就是传奇。
经过介绍,陆晓曼与孟晓冬逐渐熟稔起来。
得知孟晓冬便是无锡府名噪一时的老生,平日里喜爱戏剧,熟谙昆曲的陆晓曼对京剧也是法子内心的喜爱,心中越发喜爱眼前这还略显稚气的女孩。
就在众人其乐融融之时,一道充满磁性的男声打破了气氛。
“有朋自远方来,大和尚,还不接客?”
。